白花丹的药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概述

【摘要】 白花丹为多民族药材,民间应用广泛。现代对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生药学与成分研究,其主要药用成份为白花丹醌。2、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毒性实验、抗菌作用抗炎致炎作用、抗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抗肿瘤作用及其他作用。3、单方、验方的应用。有报道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肿痛、皮肤瘙痒症、注射疼痛及炎症、液体外渗、毒蛇咬伤、风湿骨痛、妊娠早期堕胎。4、组方、复方的应用。有报道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晚期鼻咽癌、疮疡及软组织损伤、眼结膜病、骨关节疾病、男性勃起障碍。

【关键词】 白花药学研究 应用 综述。

白花丹 (Plumbago zeylanica L.)为白花丹科植物。别名:乌面马、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白花藤、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等。味苦、性微温,有毒。功效:祛风止痛、散瘀消肿。其根祛风除湿,治风湿骨痛、腰腿痛、心胃气痛、肝脾肿大,叶多外用,散瘀消肿,治跌打扭伤、恶疮、蛇伤、退眼膜。[1]白花丹为多民族药材,民间应用广泛,如广西壮医称为“巅邦”(dien bang)或“裸端”(godon),用其叶治疗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肝脾肿大;广西瑶医称为“猛老虎”(金秀盘瑶语为baec pioux ban)或“三钱三”;云南傣医称为毕比撇(bidbipeg,也有译比比蒿),用其干根以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治风湿疼痛、骨质增生、肝区疼痛、肝脾肿大[2,3];新疆维吾尔医用白花丹茎枝,称作“夏特然吉印地”(xiteranjiyindi),多由巴基斯坦或印度购入,常以配方入丸、膏药用,主治白癜风、偏瘫、胃腹胀痛及牛皮癣等症;西藏的藏药有许多方剂均含有白花丹[4,5]。

药学与成分研究。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分枝极多,表面呈浅棕色或褐棕色,有横向突起皮孔。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呈灰黄色或浅黄色。有的根长有瘤,直径4~8mm,质脆,易折断。断面呈灰棕色,有大小不等的针孔状洞眼。干燥茎呈圆柱形,黄褐色,有棱槽,直径2~7mm,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呈黄褐色,木部淡黄色,髓部大,白色,疏松,呈海绵状。干燥叶皱缩,淡黄绿色,易碎。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7cm,宽3~4. 5cm,叶柄基部扩大,抱茎。[6]。

主要成分:根含白花丹醌(白花丹素Plumbagin),3氯白花丹素(3Chloroplumbagin),3,3双白花丹素(3,3Biplumbagin),茅膏醌(Droserone),毛鱼藤酮(Elliptinone),异白花丹酮(Isozeylanone),白花丹酮(Zeylanone)等。全草含白花丹醌、香草酸(Vanillicacid)及白花丹酸(Plumbagicacid)[7]。

白花丹醌提取:将白花丹根干燥、粉碎后,用适量的60~90℃石油醚浸泡过夜,水浴加热回流提取3次(各2h、1.5h、0.5h),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回收石油醚,有黄色细针状结晶析出,再用95%EtoH重结晶,1周后即有黄色针状结晶析出,此结晶经薄层层析检查、熔点测定、紫外线吸收光谱测定为白花丹醌。[8]彭霞等[9]报道采用TLC法,原子吸收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傣药比比蒿(即白花丹)、比比娘(红花丹 Plumbago indica L.)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两植物均含有白花丹醌,但比比蒿的含量低,其白花丹醌的含量与其活血功效相一致。

药理学研究。

毒性试验:①急性毒性试验[10]:用1∶50高浓度白花丹溶液对兔结膜刺激试验无明显毒性反应;用1:50高浓度白花丹溶液对小白鼠浸尾试验结果未见明显毒性反应。②白花丹醌的毒性[11]: 急性毒性试验(冠氏法):口服半数致死量为164mg/kg。亚急性毒性试验:大剂量组肝汇管区周围可见个别肝细胞小灶性坏死。刺激性试验:家兔经3个月滴眼未发现病变。③MTD测定[12]:白花丹全草水提物的最大耐受量(MTD)为114.4g/kg/d,对小鼠体重、行为、进食、皮毛、眼和粘膜、呼吸、四肢活动均无任何影响,观察7天,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

抗菌作用:曾颖等[11]研究白花丹醌的抑菌作用(试管法):1∶500对流感杆菌、肠炎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1∶1000对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1∶10000~30000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病毒和衣原体作用。张秀兰等[10,13]报道白花丹的花、茎、叶水浸液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对小儿黄癣有明显疗效。其醇浸液则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一定作用。赵辉等[14]报道白花丹叶有抑制真菌作用,对各种癣症有效,对体、股癣及手癣疗程短、疗效显著。

抗炎致炎作用[15]:不同剂量的白花丹醌可分别产生抗炎致炎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其原因与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高浓度(10—4 mol/L)抑制AA释放并完全抑制脂氧合酶(LO)活性,从而抑制致炎物质白三烯B4 和廿碳烯酸的产生,显示强烈的抗炎作用;中浓度(106 ~107mol/L)则刺激AA的代谢,从而增强5LO和12LO产物的生成,产生致炎作用;低浓度(108 ~109mol/L)能明显降低5LO产物的生成而产生抗炎作用

抗肝损伤及肝纤维化:赵铁建等[16,17]报道白花丹水煎液对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不同剂量白花丹水煎液能显著降低血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和小鼠肝指数 (P<0.01);白花丹提取物还具有减轻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内纤维增生作用,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覃贵伦等[18]报道:用白花丹、半边莲、黄芪等具扶正化瘀解毒作用的中草药可减轻肝纤模型大鼠的肝炎症状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使已形成的胶原重新溶解、吸收。认为肝纤维化减轻主要与本方药可提高肝血流速度、抑制贮脂细胞活化,干扰肝窦基底膜形成等作用有关。

抗肿瘤作用:韦金育等[19]采用体外抗肿瘤药物筛选MTT 法对50种广西常用中草药、壮药进行抗肿瘤筛选,在稀释1∶100 时白花丹对肝癌细胞呈现明显抑瘤作用(86.37% )。稀释1∶1000 时白花丹仍有明显抑瘤作用(30.0% ),在29种有抑瘤作用的药物中,白花丹是具有明显抑瘤作用的5种药物之一。国外也有报道[20],白花丹素(Plumbagin)可通过抑制启动阶段或启动后阶段致癌剂诱导的细胞过度增殖而对大肠癌具有预防作用,并已进入临床干预试验阶段。

其他作用:升高血糖:国外研究[21]表明白花丹临床应用可升高血糖,其机制是通过降低肌肉中糖原分解酶(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使糖原分解能力下降,减少糖原的分解旁路,使外周组织对糖原的利用下降,导致血糖的升高。杀螨作用:韩建勇等[22]报道白花丹提取物有较强的杀螨活性,并具杀成螨、杀卵和产卵抑制作用。经薄层层析和GCMS结果表明,该植物中的杀螨主要活性成分为白花丹素。镇咳作用:有人[23]从白花丹中分得的白花丹精,具有镇咳作用

单方、验方的应用。

跌打损伤肿痛:张氏[13]用白花丹200g切碎,加75%乙醇浸泡15天,提取浸渍液,加樟脑、冰片搅溶,静置、滤过,加75%乙醇至1000ml,制得“跌打消炎止痒酊”,治疗跌打损伤79例,各种注射引起肿痛、炎症108例,涂擦3~4次肿痛、炎症消失,3~7天基本痊愈。

皮肤瘙痒症:苏氏[24]用白花丹鲜叶切碎,48%乙醇浸泡5~7天,过滤装瓶备用,治疗各种皮肤瘙痒症50例,疗效明显。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止痒作用迅速,效果极佳,且无副作用,远期疗效也良好。

注射疼痛及炎症:柴氏等[25]以白花丹加75%酒精制备白花丹制剂,用于治疗各种注射所致局部皮肤感染183例,治愈率为100%。对静脉点滴刺激性较强药物前后预防性应用1162人次(194人),使静脉炎和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认为白花丹制剂有活血化瘀、解毒杀菌、消肿止痛的作用

输液液体外渗:阮江华等[26]用新鲜白花丹叶200g洗净,加入50%乙醇1000ml 浸泡48~72小时后提取浸渍液,将160例静脉输液致液体外渗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白花丹乙醇液外涂,对照组采用33%硫酸镁湿敷,30~60分钟后观察,白花丹疗效显著(P<0.01)。提示白花丹乙醇液具有散瘀止痛、消肿消炎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输液液体外渗。

毒蛇咬伤:甘炳春等[27]收集黎族民间用白花丹治疗毒蛇咬伤,以根、叶入药,具有散瘀消肿作用。用法:①鲜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②白花丹叶3~4片,鬼针草、鸭跖草各适量, 捣烂敷于患处。

风湿骨痛:顾庭兰等[28]用白花丹全草15g~20g(久煎)熬取汤汁200ml,2~3次分服,5日一疗程,治疗风湿痹痛。彭朝忠等[29]收集的西双版纳瑶族地区主治风湿骨痛验方:以刺五加根10g,木姜子根15g,白花丹根3g,水煎服,酒为引,1日3次,1次200ml,9日为一疗程,主治风湿骨痛、关节酸痛。

妊娠早期堕胎:Sui Kiong Ling报道[30],马来西亚民间用一种称Goniothalamus tapis的番荔枝科植物与白花丹根煎汤用于妊娠早期堕胎。广西民间也有用白花堕胎,但张存[31]报道白花堕胎致败血症急性肾衰竭死亡1例。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