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 周杰伦【完美主义源自不宽容的父母】

没有什么东西比完美主义更容易使人患疾病。

依我的看法,完美主义是,心灵的大破坏者,像强迫性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的心理疾病都与完美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很多人并不清楚完美主义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甚至认为完美主义是天生的,是上帝赐给人的礼物。

岂不知,完美主义父母对儿女错误的爱的直接产物。

几乎所有的完美主义者都生长在不健康的家庭里。

这种不健康的家庭是做父母的制造的。

孩子在幼儿年时代是完全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他们不知自己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这个时候,他们几乎完全依仗父母的要求来行事,依靠父母他们的评价来逐渐确立自我概念(self concept)。

父母本身是健康的,父母的自我概念是积极的,父母子女成长过程中便会正确地引导子女行为,并经常性肯定和鼓励子女行为,尊重他们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而人格有缺陷的父母则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既不能正确引导子女行为,为子女做好榜样,也不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在教育子女方面完全暴露了他们心灵残缺的一面。

父母子女的关系就像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一样,也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

因为只有遵循平等的原则,父母子女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父母才会给子女充分的成长自由,而不致变成一个独裁者。

事实上,成为独裁者的父母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有些做父母的,小时候受自己父母压制,一直存有反抗压制的心理。

但现实当中却没有找到反抗的机会。

于是乎,他们的这种反抗压制的心理便潜伏下来,演变成一种新的压制力量,用来压制自己子女

这类父母压制力量,用来压制自己子女

这类父母压制子女最常见的手段就是为子女制订严格的行为标准,剥夺子女行为自由。

心理学上将这类父母称为“操控型父母”。

“操控型父母”将控制子女的外在行为视为自己的一种神圣权利,他们将操纵子女当成一种责任,对子女实施全方位管理一一从心灵到行为

由于操纵者必须不断强调自己永永远远是正确的“操纵型父母”总是在子女面前扮演“人间上帝”的角色,从而让子女完全仰他们的鼻息而生活,完全以他们标准标准

这样一来,子女内在的价值标准就消失了,转而变成外在的标准

子女成人之后,他们依然会用父母他们规定的“绝对正确”和“完全正确”的标准要求自己

这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本质是没有真正的自我价值而强迫似地使用他人价值的人。

他们的价值标准看上去是自己的,实际上是父母或其他人的。

完美主义看上去非常强大,实际上他们内在当中极其虚弱,简直不堪一击。

只要有人动一下他们的绝对真理,他们便会立刻焦虑起来。

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完美主义,这类完美主义的突出特征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犯错误,绝不允许自己完美

如果他们做错了什么,或某件事做得不符合他们内心当中完美标准他们就会产生深深的罪恶感,就会无情地责备自己

这种类型的完美主义常常会活在罪恶感中,他们内心当中有一股强烈的否定自己的力量。

那么这种力量又是怎么来的呢7这种力量无疑来自父母,来自不宽容父母

可以说,人类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宽容是一切美德的源头。

谁拥有最大的宽容之心,谁就拥有最完美的人格。

上帝以宽恕的形象出现,其喻意就在于“宽恕在一切美德之上”。

然而,上帝拥有的,正是人缺乏的。

在现实当中,绝大多数人都缺乏宽恕精神,人们好抱怨,好责备,好惩罚,正是缺乏宽恕精神,那么受伤害的将是他们子女

有些做父母的内心当中充满了仇恨,他们无法爱自己子女,因而总是看不到子女的优点,只看到子女的缺点和问题。

他们习惯于不断责备子女,否定子女,尤其在子女犯了错之后,他们责备与否定就愈加猛烈,做父母的这种责备和否定对子女是一种慢性杀害,它最大的破坏性就在于在子女身上形成完美主义的心态。

长期受责备子女内心深处一直回响着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就是“我必须将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无缺,否则我就会受到责备”。

这种完美主义并不是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而是为了躲避惩罚和责备,要知道,人若不犯错,不勇敢地探索自我和周围世界,人就越会远离完美的人生。

完美的人生决不追求事事完美,而是追求不断超越不完美

这就是要求人首先要对自己宽容的精神。

自己的最彻底的宽容是消除父母宽容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最有效的良药。

宽容自己不是放纵自己,而是为自己的过失和缺陷寻找改造的空间。

人若不宽容自己的错,就等于不给自己改造自我的机会。

完美主义者正是这样,他们越是在观念世界寻求完美,越是在现实世界显得失败。

完美主义不过是残缺心灵的一种补偿形式,不过这种补偿永远都是虚假的补偿。

世界上没有人能通过完美主义心态使人生变得完美

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因此,人若不抛弃完美主义心态,就会走向人生的大失败。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