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王芳的社交育女经

身为女强人妈妈,如果你不能像全职妈妈一样付出所有时间,至少你可以像王芳一样用心。

毕业论文网   “我是一个努力的人。

”个头小小的主持人王芳这么形容自己

不甘平淡的她,自小就把忙碌和奋斗揉进了骨子里。

凭借那股努力劲儿,40岁时她已经拥有了多个让人艳羡的标签:《谁在说》《大王小王》《马兰花开》等多档情感节目的职业主持人、制作人、100多人的工作室老板、畅销书作家。

每个身份,都像皮鞭,鞭策着王芳像蓄满能量的陀螺一样旋转。

她的工作节奏快得惊人。

一年录1 000期节目、一天工作14个小时,每年有50场左右的各种活动和观众见面会。

女强人往往以牺牲家庭为代价,对孩子充满愧疚。

王芳,她的光芒不只散发在职场,更散发在女儿婉儿的眼里。

如何将工作的忙碌与对孩子的教育完美融合?也许同样是女强人的你,能从王芳身上找到答案。

“铁人”妈妈   2006年,31岁的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王芳得知自己已怀孕两个月。

可怀孕前吃了感冒药,还喝了啤酒,她不打算要这个孩子,却被医生劝阻:“你的宝宝很健康。

”   当时,她正主持一档以家庭情景剧为串场的节目《快乐生活一点通》,在里面饰演女主人“乐乐妈”。

在与制片人沟通之后,她决定做出一个壮举:怀着身孕上节目,把自己孕期的全过程真实展现给观众。

挺着大肚子来当主持人,这在十年前是件稀罕事。

机灵、朴实,再加极具亲和力的台风,王芳时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乐乐妈”。

“女铁人”,周围的人这样评价王芳

一直到怀孕第八个月,她才走下台休息,产下女儿后一个多月,她又重新披挂上阵,重回职场。

开策划会、联系嘉宾、过文案,她总是忙到凌晨才能休息。

14岁就独自在外打拼,从内蒙古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到24岁辞职北漂,她一步步奋斗到北京电视台优秀女主持人,忙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可有了女儿,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思女心切的她必须分身有术,把时间一瓣掰成八瓣花。

“大不了就是更累一些!”她乐呵呵地向记者描述了她平常的一天夜晚:晚上六点录完节目,坐司机的车赶回西四环的家;回家后的一个半小时,她给女儿复习功课、聊天;然后冲个澡,再赶回东五环的公司。

如果能在零点之前下班,就回家,如果太晚就索性住在宿舍。

她和女儿约定,早晨必须见到对方。

六点半闹钟一响,只要在北京,王芳一定会赶回家抱着睡眼蒙?的女儿,从头亲到脚,直到女儿被乐醒,再一起吃早餐。

这是王芳唯一能确保在家的时光。

“不知道婉儿长大后会不会记得妈妈这些奔跑的日子。

王芳感叹,自己女儿时间就像零钱,用心积攒,就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挤出时间爱你   在工作和孩子间保持平衡,事业型的女人尤其需要这样的成熟过程,王芳做母亲的能力也并非一蹴而就。

女儿3岁时,她经常忙得脚不沾地。

一天,外婆和孙女吃饭,突然找不到婉儿了。

外婆转了一圈,发现婉儿一个人站在卫生间的小板凳上,对着镜子说:“妈妈,我好想你啊!你在开会吗?要是能回来陪我吃饭就好了!”然后,凑到镜子前,亲了一下,才费劲地爬下来。

晚上,外婆把这事当作笑话讲给王芳听,却把她听得心里酸酸的。

回到房间,看到女儿熟睡的样子,王芳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知道她很想念我,就如同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念她。

”   第二天,属兔的她去商场买了一对兔子项链

晚上,她认真地把项链女儿戴上:“宝贝,妈妈戴大兔子项链,你戴小兔子项链

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话,和小兔子说,妈妈就可以听到。

”   从此,婉儿王芳都把项链当做宝贝。

一次洗澡后,因为外婆没有及时把小兔子给她戴上,婉儿急得哇哇大哭。

王芳女儿时,也会摸一下小兔子,“心里立刻踏实多了。

”   有了那一次感悟后,工作狂的她开始学会挤出时间来爱女儿,没时间女儿不断学习,就分秒必争地带她感受世界。

开车时她会和女儿讲故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指的谁?”“澳大利亚是库克船长如何发现的?”“大海为什么潮起潮落?”……化妆时她也听女儿讲幼儿园的趣事,鼓励她大声说话。

因为时间珍贵,所以浪费是一种犯罪。

只要女儿在身边,王芳几乎不用手机,不玩电脑,只是专心地陪伴。

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时光飞逝,婉儿今年已经9岁了,她在微博上的一段打快板背古诗的视频就能收获800多个赞。

4岁时,女儿博客上的粉丝比明星妈妈还多,坐飞机能和空姐聊上一个小时,逗得乘客们都饶有兴致地围观。

在国外旅游时能够自己用英语点餐、入住酒店,丝毫不露怯,是个十足的社交小明星。

王芳笑道:“出门还要靠女儿罩着我。

”   女强人工作繁忙,如果不能忙里偷闲,不如像王芳一样把自己的工作、社交时间都变成母女相处时间,让陪伴变得保质又保量。

王芳从小就带孩子节目,演播室几乎是女儿的第二个家。

开始小婉儿很不安,甚至大哭大闹。

但次数多了,她逐渐胆大了起来,对周围感到好奇,睁着大眼睛观察一旁的叔叔阿姨。

慢慢地,女儿变得活泼起来,还独创了一套中西结合的打招呼方式。

比如,叫唐阿姨时就叫“唐Aunt”,每次都会把大人们逗得直乐。

“场合感”,在采访中,王芳一再提及对女儿这方面的培养。

妈妈在台上主持时,婉儿会在台下安静地看着,有时想出去或者饿了,一定会等一个机会,在换场或嘉宾上台时,向妈妈比画一下。

只有王芳点头,婉儿才会动;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一定会坚持。

孩子疲于奔命地参加培训课,是许多中国妈妈的通病。

王芳认为,没有一种能力比会跟人打交道更重要。

出席Party时,王芳女儿是一对好搭档。

她称这种做法是一举两得,既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而且带孩子参加的女性很容易成为社交场上的焦点,容易找到彼此亲近的话题。

闺密聚会,她也没落下女儿,和姐妹聊天时就让婉儿在一旁画画写字,“这样的社交也很好,这会让她知道,妈妈自己的生活,不能时时刻刻围绕着她转。

”   在王芳的教育下,婉儿拥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天,女儿王芳说:“妈妈,之前有同学说我像个疯子。

”   王芳奇怪:“为什么呢?”   女儿有点委屈。

原来因为王芳很忙,给她编的辫子只能坚持三四天,然后再洗,后面两天头发就翘起来了,变得乱糟糟的。

“不过,这件事解决了。

婉儿的脸上又扬起笑容,“妈妈你告诉过我所有矛盾都要去面对,不能逃避,所以今天在校车上,我就跟她说,‘我妈知道了,但她不跟你妈告状。

以后你别在背后说我了,咱们俩做好朋友好吗?’她后来跟我道歉,还送了我一支铅笔。

”   女儿自己想象的处理得更好,王芳很高兴:“嘿,这小丫头不简单!”晚上躺在床上,她还意犹未尽地琢磨女儿的话。

短短一句话,既表达了愤怒,又给了原谅别人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暗含着“威胁”――我妈都知道了,你还敢说我吗?   “这些年,没白教她。

”她欣慰地告诉自己

生气换来的窍门   做惯了情感节目王芳拥有一副好脾气,几乎没对女儿生过气。

唯一一次发火,是在婉儿8岁时。

小学二年级上半学期,婉儿班主任突然给她发了一条微信,上面是一张女儿试卷的照片,分数那栏尤其刺眼,竟然是不及格。

她无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只觉得后背瞬间冒凉气,半天没回过神。

”   她自认不是重视分数的家长,但女儿二年级就不及格的成绩让她真急了!   此时的她已经没心思录制节目,着急之余开始反思这是为什么:婉儿没上过学前班,过早接触了英语,却没有学过拼音和基本数学。

自己没有帮助女儿学习,只是不断地说,要努力啊,好好学习啊!想到这些,她的火气渐渐消了下去。

晚上,她安慰完被吓哭的女儿后,便想着怎么帮助婉儿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接下来的日子,王芳每晚都是早早到家,从头给婉儿讲声母韵母,运用自己的语言专长,把孩子记不住的字都编成有趣的小故事,把各种数学口诀编成儿歌。

在她口中,‘一瘸一拐’的瘸,就是“生病的小朋友摔坏了腿,需要多加点肉。

”再如飙车的‘飙’,便是“古代没有车,跑得最快的只有狗,三只狗比赛时跑得比风还快,所以是飙。

”有了这些秘诀,女儿果然很容易就记住了难学的汉字。

“做教育比做传媒更过瘾。

”经过了这次教育上的弯路,推己及人,再加上工作原因也接触了很多问题少年,王芳产生了做儿童训练营的想法。

七天时间,她都呆在营里,24小时陪伴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相处中,她也擦出更多教育思维的火花。

每次夏令营结束,王芳都想休息一下,可无奈家长的私信像潮水般涌来,都说自己孩子变化很大:有的从沉默寡言到能和妈妈说知心话,有的从自己睡觉都困难到能照顾弟弟妹妹……希望她能把训练营坚持办下去。

“一看到这些,那股责任感和使命感又上来了。

”   去年一次养病的间隙,王芳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于是,她把这些年自己实践出的育儿经凝聚成书――《最好的方法给孩子》,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小窍门分享给其他父母们。

里面的内容和她的人一样平实、亲切,“专注被唠叨毁了”“从怕游泳到爱游泳”“不停让步的都是笨妈妈”……   很多人都说,女强人时间教出好孩子,可于王芳处可以明白,这只是不用心的借口罢了。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