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低端业态,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

海淀区将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造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网络和信息安全、北斗及空间信息服务、先进材料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全面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毕业论文网 /2/view—11456060.htm  2015年12月21日,中关村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论坛暨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在北京海淀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海淀区军民融合工作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论坛环节,海淀区政府发布了《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规划方案》,军方、企业和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代表做了主题发言,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海淀区委书记崔述强、海淀区代区长于军及部队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海淀区副区长孟景伟主持启动仪式。

来自部队系统、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北京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负责同志和企业代表出席了活动。

海淀区政府当日发布的《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规划方案》显示,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将通过构建“一体三园”的军民融合创新模式,促进“民参军”,推动“军转民”,将通过2至3年建设,建成以北理工军民融合创新园、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玉泉慧谷信息安全产业园等“一体三园”为核心的军民融合产业空间布局,吸引高端企业聚集。

北理工军民融合创新园共2.65万平方米,主要作为军民融合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基地。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共11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落地、军民融合项目展示对接。

玉泉慧谷信息安全产业园共1.9万平方米,主要作为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军民融合项目转化孵化基地。

同时,积极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关村特色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符合实际的军地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模式。

瘦身健体   打造高精尖产业结构   2015年以来,海淀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指示精神,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西郊汽配城始建于1994年,迄今已有21年的历史,2015年,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瘦身健体”的要求,海淀区有序腾退西郊汽配城816间商户,疏解4000余人,将腾退后的西郊汽配城用于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实现了由低端产业军民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华丽转型,在海淀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

今后,海淀区将继续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高端产业溢出效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瘦身健体”谋发展工作上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通过军地共同努力,构建起中小微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平台、军民科技创新战略协作平台、军民融合展示交流平台、军民融合综合服务保障平台等五大平台;探索破解制约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难题、国家军民融合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吸引高端军民两用人才的新路径。

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造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网络和信息安全、北斗及空间信息服务、先进材料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全面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军地资源优势   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海淀区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之一,11大军工集团中有7大军工集团总部设在海淀,涵盖了航天、船舶、电子信息、兵器装备等重点科技产业领域,大批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其中全区拥有军工保密资质的企业200余家,拥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企业超过数十家。

丰富的军地资源优势为海淀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以来,海淀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统筹区域军地创新资源,成立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二是出台《海淀区推进科技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适合海淀区特点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三是加强与军工单位的对接合作,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产品和优势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依托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研究制定军民融合支持政策,多措并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五是与国防大学联合举办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高端人才培训班,军地携手,上下联动,探索军民融合人才培训新模式;六是联合社会资本,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金,支持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创新模式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关于“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海淀区军民融合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

海淀区将通过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园、北理工军民融合创新园、信息安全产业园“一体三园”的军民融合创新模式,创新军民融合形式,拓展军民融合范围,提高军民融合层次,打造军民创新成果展示、军地优秀资源聚集、军民先进技术孵化及军地创新交流对接的示范园区,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军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海淀区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助力核心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以产业园区为承载,搭建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平台。

打造集技术研发、信息互通、成果孵化转化“三位一体”的示范园区,突出优势特色,优化发展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重大项目向军民融合产业园区聚集。

利用产业园区机制灵活、政策优惠、成果转化快、聚集资源多的优势,做好项目入园规划和建设实施,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第二,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增强军民融合发展的牵引力。

海淀区核心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主要方向为突破口,找准深度融合的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培育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条长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三,以人才培育为抓手,夯实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支撑。

深入挖掘运用国防大学等部队教育资源,共育共享人才资源,发挥人才在融合发展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

组织企业“民参军”资质基础培训,提高民口企业参与国防科技科研生产的能力与资质,打通区内“民参军”的绿色通道。

第四,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加大对军民融合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

统筹科技资源支持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防和部队建设,在资源共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对军民融合产业优先落实相关政策。

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军事采购及产业化为重点,设立专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持续参与。

军民融合发展任重道远、前景广阔。

海淀区将在军民融合工作中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辐射效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各个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发展模式。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