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丧葬_试论壮族丧葬礼仪的社会功能及其合理利用策略

[摘 要] 右江流域壮族传统丧葬礼仪具有人生教育、调整社会关系等社会功能地处该流域平县围绕这些功能分别从宣传、、济、行政等各方面入手制定出系列引导殡葬改革有效策略取得成功。

[关键词] 右江流域 丧葬仪礼 社会功能 策略 平县

色学院般科研项目基金助项目编009KB08。

广西平县是右江流域济发达县全县约5万人其壮族人口占90 %左右壮族化特色极其浓厚[]。

007年7月实施殡葬改革开始到009年初仅年多全县境已实现统实行火葬目标火化率00%。

更可喜是如今这项改革已深入人心当地广壮民所觉接受。

考察了这情况笔者到该县殡葬改革所以顺利推进主要是重利用传统丧葬仪礼所具有社会功能尊重传统习俗基础上对部分仪式环节合理引导改变可能引发不良陋习从而实现改革目标。

这种做法对其他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殡葬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笔者专门对该县如何运用丧葬仪礼社会功能合理引导人们接受殡葬改革做法进行番探讨。

壮族丧葬礼仪社会功能

壮族丧葬习俗因能够满足族民众伦理道德、心理愿望等诸多方面功能而被接受承传其所承社会功能主要有社会教化功能、群体凝聚功能、人生教育功能、心理调适功能等等。

就右江流域而言壮族丧葬习俗随代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所具有主要社会功能依然很强其有社会功能还因代发展而不断得以强化进而成主导丧葬仪式活动程重要因素。

平县例其传统丧葬习俗诸多社会功能不断得以强化进而影响人们丧葬观念主要有以下几。

()人生教育功能

从右江流域壮族丧葬仪礼整活动看其目不外乎两是送别死者;二是扶助生者。

逝者已无从感受因把活动办得让所有参与人们既得到心理慰藉又能深受教育这才是重要。

教育人们正确认识生与死然规律消除对死亡恐惧和困惑。

凡所生物生生死死然现象人类也不例外旦出生就逐步走向死亡尽管何以何种方式结束生命难以预但生不由己死不可逆这是然规律谁也无法逃避。

右江流域壮族人们报丧显得比较平静笔者平县看到报丧般使用“xx老了”、“xx了”或者“xx了”等话语委婉地将死讯告知亲朋友;出殡前死者里般要设置灵堂供守灵守灵众亲友附和道公行各种仪礼是严肃庄重但其余里他们可以打牌、下棋、讲故事等显得放松然并不刻关己身边躺着死人。

更何况众多仪式活动容死亡彼岸世界都被虚无地美化了世人们无须逝者担心。

这切向包括死者属现场所有人们表示死亡只不是人走进了另世界并不可怕也不必悲伤更不要恐惧道坦然迎接和面对死亡。

教育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生命很脆弱每人生命只有次没有理由不珍惜活着每天因每人生命不单只属己还属人和亲友。

活着对每人说不仅仅是种权利还是种责任与义。

失亲人固然痛苦悲伤但送葬是了告别逝者而告别逝者是了让生者更安心地继续生活所以平县壮族送葬程笔者看到“生死绝”是其很重要容主要包括入殓人给死者嘴里塞进块钱币含金而葬表示死者往金口难开或免开金口不再到世骚扰亲人;出殡前所有送葬者到灵位前排队敬上杯告别酒酒杯由半鸡蛋壳充当所有人敬告别酒“酒杯”随即被踩碎表示从生死两诀别“永不再相往”;埋葬只留下“工作人员”埋葬地建造新坟亲人们都要提前离离开埋葬途律不许回头看以表示从永别毫不留恋。

凡种种都是教育、告诫人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生命很可贵切勿糟蹋和轻视。

这对那些遇到困难挫折就轻生寻死者而言其教育义颇具针对性。

3教育人们承传民族优良传统道德。

壮族丧葬仪礼所传承化容很丰厚其优良传统道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丧葬仪礼活动人们通常都死者生前美品德进行回顾比如孝敬老人、勤俭持、诚实待人、扶危济困等等以教育人们定要行善、向善努力做对人、乡邻和社会有益人这样死才会获得良乡评世誉赢得人们情、感伤。

这样场合、这样社会评价标准往往给人们以强烈震撼对日常所作所起到了定约束、限制和激励作用。

(二)调整社会关系功能

.以亲缘纽带凝聚亲情关系。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史前主发展期还是央封建王朝统管辖下郡县划代右江流域壮族及其先民长期以部落或村寨单位分散居住生活丘陵地区各谷地或弄�各治生业。

传统社会生产力较低下又缺乏完善社会体系情况下庭进行各种活动劳力、工具等方面是无法给足诸如婚丧、盖房类事必须助其他庭。

现虽然农济早就不复存但是由国传统上是宗法制社会所以依靠以血缘、亲缘方式维持社会团体(宗族)开展各种重活动依然成每庭操办事首选。

丧事是人悲事沉浸悲痛属短会感到绝望与无助这急族亲人力相助给人以依属感。

事实上因逝者是共亲人每送葬者都怀有着样悲情样心情又密切了他们关系将他们凝聚团体所以这样平台上所有参与者都会倍感亲情温暖可贵彼容易沟通交流拉近距离消除隔阂也容易建立起良团结助协作关系。

.给逝者以尊严生者赢得尊重。

从根上看逝者已花费再多人力财力物力把葬礼办得再如何隆重风光对其亦无任何利害关系但多人都不乎这些而是尽力把丧事办得办得像样其实这么做除了孝心、诚心外主要还是是了给活着人们看。

但孝悌识观念极其强烈壮族场像样丧葬仪礼既可以表明亲属们对死者生肯定与怀恋让逝者死得有尊严留名节世又是族孝道美德、团结协作、乃至济实力展示机会从而让活着亲属们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和尊重。

平县壮葬礼上笔者看到倘若高寿善终者生前确实是值得尊重人那么他(她)生将被描述得完美无比并将成亲属们引以荣榜样;对以般人不管死者生前名声如何只要是善终所有送葬人们无不专挑其生优加唱诵而对不足乃至不良处避而不提表现得尤宽容。

这样定论标准实际上是通制造社会舆论维护死者尊严以安抚亲属们悲痛心情消除精神压力并获得人们情、尊重。

二、引导丧葬改革策略。

如何利用上述丧葬习俗所体现出社会功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广民众逐步改变丧葬习俗些落观念做法这是平县殡葬改革首先考虑问题围绕着丧葬习俗所具有社会功能当地政府采取了以下几主要策略。

()策划特色宣传打攻心战。

实行火葬就是要打破几千年以直沿传统土葬方式。

按工作常规做法要推行像这样涉及面广、影响面改革必须要先抓宣传统思想提高认识。

但面对约定俗成、根深蒂固土葬思想观念想要短彻底改变是不可能。

平县调研基础上抓住传统丧葬仪礼教育功能容特并由切入精心设计出具有特色宣传容归纳起主要有人生死是然规律死并不可怕可怕是没能给子孙代留下美名;土葬用棺木毁树毁林破坏森林;土葬占用地块与人争地;县属丘陵地区土葬腐烂尸体容易给水体造成卫生安全隐患祸害子孙;私火葬可以减轻丧事费费财弊端合老人勤俭持愿公可留得树林杜绝危害公共卫生隐患有利而无害;全县人民都应顺应势发展子孙代着想响应改革召赢取社会尊重……等等。

年多这样攻心宣传殡葬改革很快取得了想不到成效007年7月6日该县开始实行火葬到009年初火葬率已达到了分;当地人们原对火葬反感、恐惧、逃避等消极情绪消失殆尽而积极拥护、主动响应殡葬改革得以顺利推行。

(二)加强信息动做工作。

通建立信息动制做工作“给逝者以尊严”是该县殡葬改革二策略。

这策略是根据丧葬礼仪“调整社会关系功能”而作出具体做法是由县民政局统管理指挥县、乡、村、屯设信息员旦有人世信息员即刻将信息层层上报。

逝者属地附近信息员马上以亲友、乡邻身份前往吊唁忙理丧事期主动与属沟通了情况做相应工作如属想里停尸守灵较长或者请道公做法事熟行熟路信息员都可以忙布置灵堂系道公;如逝者势弱比如亲戚少抬“棺”出门男丁不足等信息员将主动属出主想办法般是请殡仪馆派灵车让定人数熟知当地丧葬仪礼壮族工作人员起跟车按照当地习俗起“棺”出门;如属有要可允许道公、亲属上灵车路护灵送行等等不而足。

从实践容上看这切似乎都是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做份工作但客观上这些关心备至工作让属深切感受得到逝者走得有尊严生者也得到了尊重。

(三)加济投入提倡丧事从简。

丧事从简也是殡葬改革重要目标。

从济花销上看火葬就远比传统土葬要节省但了争取到对殡葬改革拥护利改革进步全面推进终真正实现“丧事简办”目平县政府还花巨投入殡葬改革补助。

笔者了到该县火化收费每例低30元但实际成(含交通用车)支出00―350元每例金缺口近000元。

补足这缺口县里定根据距离远近县财政给予每例济补助900―000元定直执行到0年。

据统计从007年7月6日实行遗体火化制以到00年月30日止全县遗体火化0307例政府投入补助金000多万元。

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给笔者算了笔账当地传统土葬费用低也都四、五千元多者高达几万元按低费用计算这些年全县老姓丧葬费用上至少节省了三千八多万元政府投入很值得。

(四)引入行政干预确保工作开展。

“传统土葬方式不合现代化明和社会发展要表现是实行土葬要占用量土地浪费量森林将加剧我县土地和森林匮乏状况。

二是影响我县投环境。

三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四是土葬花费很浪费惊人”[]。

而“火葬是科学、济、卫生殡葬方式有利节约保护森林、净化环境;有利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减轻人民群众济担提高生活水平惠及子孙。

”[3]这样背景下平县殡葬改革引入行政干预鼓励火葬坚制止传统土葬旦发现有偷葬行县里将责令相关属限期起棺改葬如拒不执行县民政部门将派专人强行起棺强制火化所有费用由相关属承担。

据统计到008年月30日止总数09例火化强制执行仅例分别该县比较偏远老、海城、太平等乡镇。

笔者调采访被强制火葬者属们至今都还当初所作所感到羞愧而对以政府行已然没了怨言。

009年以至今全县不再出现偷葬现象殡葬改革取得了成功。

三、结论。

丧葬礼仪被人们世世代代承传着其所蕴含化深厚是不言而喻但作种民俗现象它保持其核稳定基础上总会随着代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素质提高而有所变化要么增添新涵要么弱化直至消除某些不合宜容这其实也合民俗变异特性。

如何充分利用民俗这特性引导人们逐步弱化、终除传统丧葬仪礼些陋习全面推行殡葬改革广西平县给出了很答案其他民族地区殡葬改革提供了宝贵验。

参 考 献。

[]梁庭望《壮族化概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00068。

[][3]引007年5月8日平县民政局《致全县广群众封公开信》。

作者简介黄鹏(97-)男壮族广西靖西县人色学院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学。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