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多发伤的救治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探索基层多发伤的救治措施,提高基层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

方法:对我院救治的28例进行回顾总结,根据多发伤分类,2个部位损伤26例,3个部位损伤2例。

结果:治愈24例(85.71%),死亡4例(14.29%)。

死亡原因器官衰竭(MOF)3例和不可逆休克1例。

结论:多发伤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复杂性的特点,死亡率较高,现场救护至关重要,诊断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专业化救治基层医院提高多发救治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发伤;救治      伴随着交通和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伤事故也在增多,基层医院收治的多发伤呈上升趋势。

我们于2004~2006年救治了28例多发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性别与年龄   全部为男性,年龄20~49岁。

20~35岁24例,36~45岁2例,46~49岁2例。

1.2损伤原因   重物砸伤12例,碰撞伤7例,挤压伤5例,爆炸伤2例,坠落伤2例。

1.3损伤情况   每例损伤均为2个部位以上,其中,骨盆骨折6例次,肋骨骨折10例次,四肢长骨骨折12例次,脊柱骨折3例次,尿道损伤2例次,肝破裂1例次,脾破裂2例次,肠破裂2例次,肠系膜断裂1例次,膀胱破裂3例次,肾损伤1例次,颅脑损伤7例次,血气胸8例次

1.4救治方法及结果   本组腹腔手术治疗9例,胸腔闭式引流8例,骨折内固定8例,其余采用非手术治疗。

治愈24例,生存率为85.71%,死亡4例,死亡率为14.29%,死亡原因MOF3例,休克1例。

2讨论   2.1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损伤,其中解剖部位以AIS—90版中规定的九个部位为准[1]。

本组2个部位损伤26例,3个部位损伤2例。

2.2多发伤的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4]。

在事故发生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伤者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

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之,则生命丧失或伤情加重。

现场及时正确救护,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能最大限度地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

2004年我院在地方红十字会救护培训中心的支持帮助下,建立了现场救护培训机构,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基础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复训,使我院的现场救护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已初显成效。

2.3多发伤的专业化救治   多发伤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复杂性的特点,需临床多学科及各部门的参与[1]。

创伤专业化治疗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创伤急救队伍应向外科全科医师和危重病医学方向发展[2]。

组建专业急救队伍大势所趋,着重加强队伍在外科全科及创伤专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掌握创伤患者的一般诊治工作,并在院前急救、创伤外科病房轮转培训,从而使急救人员能够对多发伤患者给予系统、完整、连续的诊治,提高多发救治成功率。

本组死亡率14.29%,明显低于孙碎康报告的36.4%[3]。

2.4医疗处治上应注意的问题   2.4.1抢救及时、安全转送多发伤可严重影响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危及伤员生命,在抢救时应注意治疗顺序,除四肢、颈部大血管损伤大出血止血外,呼吸道梗阻应予首先处理。

对于合并严重出血性休克,应就地抢救,快速地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

对于合并骨折特别是脊柱骨折必须进行固定,否则移动就有危险。

转送应有医护人员陪同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行车保持平稳,避免加重损伤

2.4.2诊断迅速、及时手术多发伤的伤情往往复杂而严重,失血量多、生理功能紊乱。

诊断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胸腹腔穿刺术对于胸腹伤是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病情允许时可进行Ⅹ线、B超检查,但多数情况不允许过多辅助检查即须迅速作出是否需手术的基本判断,在抢救休克的同时及时手术

本组5例在边抗休克手术下获得成功。

2.4.3避免早期误诊多发伤常因一个部位损伤而掩盖另一部位损伤,究其原因有:(1)只见体表伤不见深部伤。

(2)受业务能力限制。

(3)脑外伤病人伴意识障碍,使临床判断更加困难。

本组有1例肠破裂合并脑外伤患者,3d后方确诊手术,术后引起严重感染,经2个月才治愈。

2.4.4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多系统器官损伤的严重生理紊乱、失血性休克、低蛋白血症等,均应予以足够重视,使用呼吸机、全胃肠营养等现代治疗方法,防治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对需手术的患者,要边抗休克边争取手术,虽不强调满意的血压,但必要的抗休克治疗是不可少的。

本组1例腹腔实质脏器损伤者,就因仓促手术,造成不可逆休克死亡,实为教训。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