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法视角下的“三农”问题

财政法视角下的三农问题

一、宏观调控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5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可见宏观调控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多数学者都认为宏观调控是这样一种国家调节经济的基本形式:国家从社会经济宏观调控和总体角度,运用国家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以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这种概念从法律意义上指明了宏观调控的主体(国家)、对象(宏观经济的结构和运行)、体系(国家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及其性质(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特征。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整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经济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而宏观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发生的经济关系,如计划关系、财税调节关系、价格调控关系等。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加强宏观调控,要加强宏观调控,就要加强宏观调控法制建设。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有三:1.间接调控原则。指政府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的活动,使其符合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原则。2.计划指导原则。指政府通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诱导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沿着国家计划指导的方向发展的原则。3.相互协调原则。指宏观调控中的各种调控手段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学界对此意见仍未统一。大致可以划分为横纵两种理论,横向分支理论是从宏观经济法的功能、调整对象、调整方式和手段、涉及领域等角度,把宏观经济法划分为不同的子法部门,这些子部门的法律地位是平行的,其具体功能是互补的。如:漆多俊教授认为宏观调控法律体系主要包括:1.计划法律制度。含计划体系与指标体系、计划管理体系、计划体制与执行程序、计划法律责任等。2.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分别有综合性基本经济政策法和国民经济各职能方面和行业部门的经济政策法的规定。后者一般包括产业政策法律制度、财政及税收政策法律制度、货币金融政策法律制度、价格政策法律制度等。王全兴教授认为,宏观调控法的体系由宏观调控基本法统帅下的宏观调控专项法和宏观调控相关法所构成:1.、宏观调控基本法,如我国一些学者建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宏观调控法》。2.宏观调控专项法:⑴计划法;⑵财政法;⑶金融法;⑷价格法。3.宏观调控相关法:⑴会计法;⑵审计法;⑶统计法;等等。纵向分层理论是从宏观调控的调控层位和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具体制度环节出发,把宏观经济法按照调控的层位、次序、环节的递进,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建立起宏观调控法体系。如有学者将其分为关于宏观调控手段的法律和关于宏观调控主体目标、程序、协调运作等综合问题的法律。这些分类均从某一侧面对宏观调控法的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把握,都有其合理的一面。笔者认为,对宏观调控法体系的研究应从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入手,所以赞同横向分类理论,从宏观经济法的功能、调整对象、调整方式和手段、涉及领域等角度,把宏观经济法划分为不同的子法部门。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二、财政法概述      财政法调整国家财政收支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意义上的财政关系可界定为以国家为主体的收入和支出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一般来说,财政法调整对象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管理体制关系财政管理体制关系是在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使财政管理权限而发生的财政关系,包括财政立法权限关系财政收支权限关系财政管理权限关系等方面。2.预算管理关系。预算管理关系国家各级机关在进行预算活动和预算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财政关系,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执行机关、中央与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权责关系和收支分配关系及其预算活动程序关系。此外,与预算管理关系密切相关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关系国家金库管理关系,也属财政法调整对象。3.税收关系。税收关系国家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财政关系。包括税收管理权限关系、税收征纳关系、税收征收管理程序关系等。4.国家信用管理关系国家信用管理关系国家作为政权主体在参与信用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财政关系。包括国家债务管理关系财政融资管理关系。5.财政监督管理关系。具体指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财政活动和财务收支等进行监督制约过程中所发生的监督关系。6.财政分配的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主要是实物和利益,而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则是货币。具体来说,财政法包括:1.预算法;2.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国债,所以财政收入法具体就是税法和国债法;3.由于财政支出主要是购买性支付和转移性支出,所以财政支出法具体就是购买支出法和转移支出法。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从总的方面来看,我国调整财政管理关系法律规范仍然是不完备的,主要表现为缺少基本法律规范,绝大部分都是调整某一方面关系的单行法规;在一些领域甚至还缺少单行法的规定。      三、财政法视角下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具体表现为三方面:1.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2.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3.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我国目前实施了一些扶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法规,其基本政策导向是,一方面取消税费,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投入,为三农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例如:   1.取消农业税。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实行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政策。三取消取消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调整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一改革即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随着上述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行,农民负担显著下降。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又实行了一种三取消政策。即取消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取消牧业税。从2006年年开始农业税将在中国完全消失,中国农民告别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一起大约400亿元,而我国一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免掉几百亿的农业税。 代写论文   2.对农民实行三项补贴政策。三补贴就是针对种粮农民实施的直接补贴、针对粮食生产省安排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3.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这主要包括:一是国家利用长期建设国债安排的六小工程;指农村节水灌溉、人畜用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二是两免一补,就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同时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