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摘 要:通过对周至农家乐发展进行实地调查,从“农家乐发展现状入手,针对目前“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周至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周至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115—01   一、周至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周至依靠丰富的农业资源、农村自然景观类型的多样、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等,开发出一系列深受欢迎的“农家乐旅游产品。

周至农家乐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形成自身独特的经营发展模式。

1.“餐饮+住宿旅游模式。

农户利用自己的房屋庭院、自己家种的菜、自家饲养的家畜家禽等开发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如拥有古骆国、傥骆古道遗迹以及丹阳观、翠峰山等旅游元素的周至县西南塬区一带的农家乐

2.农业观光+采摘模式。

利用农家的菜园、果园、花圃等发展集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如沿环山旅游路的九峰镇、马召镇、翠峰镇附近的农家乐,就是利用村里的万亩果园,开发春季赏花观光、秋季采摘瓜果等项目。

3.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周至作为关中腹地,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关中文化

部分村镇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产品众多,每逢节假日来此休闲、度假、观赏的旅游者络绎不绝。

比如周至集贤古乐、军寨道情、渭旗锣鼓、周至剪纸、大玉木偶等旅游项目。

4.避暑休闲度假模式。

周至依靠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舒适安逸、自主参与为主要特色,以休闲、踏青、旅游、观光的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

如沿周至黑峪口进入秦岭,就有黑河森林公园、厚畛子文化旅游古镇等景区周围的农家乐

二、周至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乐发展水平呈现参差不齐,住宿餐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滞后。

具体表现为:第一,当地农家乐迅猛发展,但餐饮住宿等硬件设施配备基本上停留在家用水平,而且硬件建设参差不齐,导致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消费出现不公平竞争等不良现象。

第二,农家乐服务理念不强,服务功能单一。

大部分业主认为农家乐就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对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考虑不全、认识不到位,服务理念相对滞后、单一。

第三,农家乐经营餐饮住宿价格不等,没有统一的明码标价,致使部分业主有“一捶子”买卖思想,出现“宰客”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在旅客心中的形象。

2.农家乐管理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急需加强。

农家乐旅游市场监管主体缺乏,致使许多农户在经营管理上无所适从,处于“自由”状态。

农家乐游览标识、温馨提示牌不醒目;部分农家乐证件不健全,有证的未能按时年检更换;游客住宿登记没有建立相关台账,住宿标准不明确。

3.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偏低。

目前,周至地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吃、住、行、游、购、娱等相?P配套不足,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往往集中在初级农产品阶段,产业链不长,未能延伸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和配套的旅游功能,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需求。

4.“农家乐旅游活动项目同质化,特色挖掘不够。

由于受到市场需求、观念理念、知识结构等影响,农家乐经营者对农村文化挖掘不够,休闲内容往往易受城市影响,成为现阶段制约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瓶颈。

当前,周至农家乐数量不少,但特色不明显,活动形式主要集中在采摘、吃农家饭等方面,忽略了对乡土民俗、文化风情等内涵的深度开发利用,导致这一产业旅游文化含量较低,缺乏地域特色

5.农家乐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现阶段,周至地区“农家乐旅游普遍是农户自己经营经营管理方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同时,从业人员因为缺乏系统培训致使服务不达标、不规范,服务标准不统一,旅游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监管也还没有完全到位,这些都制约了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三、周至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和建议   1.加强政府宏观引导,积极发挥政府监管职能。

首先,政府应该根据客观形势合理规划,引导布局;建议实行属地管理负责制并建立村级农家乐自治性组织,适度调控其发展规模,限制盲目跟风。

其次,规范经营中出现的不当行为,引导其合法经营,杜绝恶性竞争,为“农家乐旅游经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

2.积极建立协调机制,制定认定标准,完善对农家乐管理办法。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农家乐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对现有经营户进行一次集中整治,按照认定标准重新登记备案。

有关部门应为经营许可证办理创造条件,可联合办证或上门办证,并减免办证费用;要对其实行服务质量监督,以农家乐标准及管理办法为主要手段,积极采用农家乐标志授牌、记分考核、年检奖惩等实施动态管理

3.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好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和各项配套服务

目前,周至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多数还处在分散经营、自主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还比较缺乏。

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全面协作,使景观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相互协调,并且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标准、旅游投诉制度和旅游行政处罚制度,形成一套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农家乐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4.强化宣传,规范管理创品牌。

如果说特色农家乐的生命力,那么品牌就让农家乐更有竞争力。

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必须以规范促发展、以宣传创品牌,从而提高周至农家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首先,要注重对外宣传。

积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利用宣传片、旅游手册、专题展会等渠道,广泛开展农家乐宣传推介,吸引本地和周边客源。

其次,要完善自律组织。

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协会,统一组织对外实施品牌宣传、营销推广等业务,形成抱团促发展、合力增后劲的良好局面。

最后,加强规范管理

组织开展特色村(点)认定、星级评定工作,实施精品项目和专业人才培育工作,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优胜劣汰、良性竞争。

5.拓展内涵,深入挖掘农耕文化

城乡文化差异是城市居民向往农家乐旅游的主要动因。

城市居民去农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主要目的就是观新赏异,感受淳朴的乡情乡味,并体验清新洁净的农村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农耕文化

目前,周至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必须通过“特色”招牌来树立其整体形象,因此,应重视地方传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突出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精心设计农家乐旅游项目,丰富旅游活动形式和内涵。

6.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农家乐旅游发展水平。

按照“全员培训、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将新农村建设、农民工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作为农家乐旅游人才培训的重要渠道,有意识地向农家乐旅游发达地区输出劳务;学习先进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为周至旅游业的发展作好人才储备。

同时,通过大规模培训和“招商引智”等办法,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一批旅游行业急需的专门人才,全面提升“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准,打造一批“农家乐旅游实用型人才,从而推动周至地区“农家乐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善.小议我国乡村旅游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3).   [2] 张曼.基于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1.   [3]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责任编辑 王燕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