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主任医师辨治恶性淋巴瘤经验

【关键词】 淋巴瘤 中药治疗 化痰通络 高萍

高萍是河南省中医学院一附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肿瘤临床数十年,运用中药治疗肿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淋巴瘤辨治颇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本文拟就高教授临治辨证经验介绍如下。

1 脾肾两亏,痰阻脉络阐病机   本病属于中医“恶核”“失荣”“阴疽”“痰核”“石疽”“积聚”等范畴[1]。《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达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痰核”;《景岳全书·积聚》云:“凡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盖脾虚则中焦不足, 肾虚则下焦不化, 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灵枢·九针》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脉之中,而成瘤病者”。因此,高主任据此认为本病的发生乃脏腑内虚,正气不足;或因外感邪气,或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脾虚不运,水津不化,聚湿生痰,痰湿凝聚,互结经络或脏腑而成,正如清·陈修园说:“……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本,水也,原于肾。”“内虚”之本在于脾肾不足,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认为脾肾两亏亦是本病反复发作和缠绵不愈的根本原因。

2 滋补脾肾,化痰通络治疗   高主任据认为恶性淋巴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映,既有正虚的一面,又有邪实的一面,痰癖互结与恶性淋巴瘤生成关系密切,基本病机脾肾两亏,痰阻脉络,因此中药治疗当以协调脏腑,扶正固本、消痰散结、活血通络为法,治疗必须痰淤同治。临床中常用消痰散结药有:黄药子、半夏、天南星、穿山甲、浙贝母、夏枯草、牡蛎、夏枯草,山慈姑、天葵子、海藻、昆布等;活血通络药有:桃仁、莪术、三棱、穿山甲、僵蚕、地龙、全蝎、皂角刺等;培补脾肾固本药有人参、黄芪、茯苓、仙灵脾、淮山药、菟丝子、杜仲、黄精等。认为初期多为阳证,宜配清热解毒之品,如七叶一枝花、猫爪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病久多为阴证,宜配健脾益气之品,如党参、太子参、白术、灵芝、刺五加等。同时注重情志治疗。《外科正宗·失荣·第一百三十四》云:“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清·马培《马培之医案》云:“操劳思虑,郁损心脾,木失畅荣,气化为火,阳明浊痰,藉以上升,致颈左坚肿,成为失荣”,《圣济总录》亦认为“忧怒郁闷,听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伤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故治疗同时在方药中应酌加用安神定志和填精益髓之品

3 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巧用药   高主任认为中药治疗以辨证施治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则,选用不同的方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治疗原则,在治疗方法上则应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传统医学辨证和单、验方相结合,如兼见其他症状,则可以适当选用对症药物,而任何证型的患者在用药时,都必须兼顾脾胃之气,可以加用炒谷芽、六曲、鸡内金以助生化之源。高主任把恶性淋巴瘤分6型,即血燥风热型,气郁痰结型、热痰蕴结型、寒痰凝滞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亏型;其药善用炙穿山甲、蜈蚣、山慈姑等;山甲活血通经, 消肿排脓, 破淤消症, 《药性论》谓其治“痔漏恶疮疥癣”,《医学衷中参西录》载:“癥瘕积聚,疼痛麻痹, 二便闭塞之证, 用药治之不效者, 皆可加山甲作向导。”蜈蚣散结止痛, 祛风定惊,《四川中药志》称“祛风, 破血积包块, 治肿瘤”。《滇南本草》:“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同时注重单方验方运用,如常配合小金丹、新癀片等,收效明显。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