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黑白李》中黑李的思想转变

摘 要:《黑白李》描写了两个兄弟截然不同的性格与人生轨迹,其中,尤其生动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同时受到传统思想影响,和基督教文化浸润的哥哥黑李的形象。

这是个性格传统封建古板的人物,展现了封建传统思想,后来又在接受西方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之后,遵守着基督教的自我牺牲精神。

黑李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这样的思想转变,值得我们探究。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老舍黑李传统思想宗教观   老舍的短篇小说《黑白李》自问世以来,因包括革命政治因素在内的多方面原因受到了颇多的争议,相关的研究也并不是很多。

抛却政治因素,只从艺术的角度去看这篇小说,我们能从老舍的描写中看到一个生动的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并从中探得几分老舍个人对于封建传统文化的观点和自身的宗教意识。

1 封建传统思想   首先,在亲情关系方面,老舍笔下的黑李对白李的兄弟之情可谓极其执着,这种执着甚至到了完全不可变通的地步。

放弃爱情,甚至最后为弟弟付出自己的生命的感情,这都是黑李表达自己的亲情?^的方式。

而造成他这种执拗的性格的原因有二,一是来源于他们的母亲,他们的母亲在临死时告诫他们兄弟要“和美”,对母亲的“孝”让他坚持守住这份承诺。

二就是他自小受到旧式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这种亲情伦理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下,他把白李这个弟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并且,他对于这种感情有种执着,就是兄弟无论发生任何事都要设法化解掉,并一直“和美”地生活在一起。

但是,他坚守的传统亲情观点却并不为弟弟所接受,这种冲突的最后必将以悲剧收场。

这种传统的旧时观念对他的影响太过深刻,财产、爱情、生命等等都不能成为破坏诺言和兄弟感情的原因。

所以当白李和他爱上同一个女人的时候,他觉得宁可自己放弃这段感情也不能破坏了他们的亲情关系。

老舍在原文中也说过“五年是个长距离,在这个时代”。

他根本就不能明白白李在想些什么,就是知道了也无法理解,因为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态过严重,并且自动排斥外来的新思想

兄弟二人对于有些事情的看法必然会产生分歧,这里面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在对待爱情方面,黑李将爱情置于亲情之后。

这表现在,当他和弟弟白李喜欢上同一个女生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争取而是退让,甚至没有管这样做对女孩、对弟弟是否合适。

当他做出退让后白李却并不认可他的做法,“‘老四跟我好闹了一场,’他说,我明白这个‘好’字――第一他不愿说兄弟间吵了架,第二不愿只说弟弟不对,即使弟弟真是不对。

”他的退让或许在他自己看来是兄弟和睦的最佳维护方法,以为这样就可以天下太平、兄弟一如往昔和美,但爱情不是退让。

因此最终,他们还是为此吵架了,最终双方都失去了获得感情的可能性。

再就是体现在他对待感情封建男权思想尤其严重。

他将女性看做附属品,可以随意让来让去,而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任何问题。

“我是居心无愧,她可出了花样。

她以为我是特意羞辱她。

”他为了不让一个女人影响了兄弟感情,就自认为深明大义、成全他人地将感情让了出去。

他不了解女生的想法,当对方认为他的所谓退让是羞辱的时候,他却轻易地认定对方是在耍花样,故意折腾他们兄弟二人。

他把兄弟吵架的原因全扔到女生的身上,这种男权思想传统文化中最外显的一部分。

将女性定位在附属品的位置上,缺少一定的认识和尊重,而黑李对待感情的态度不仅源于男权思想的影响,还有对封建传统家族、亲情观的无条件认同。

2 思想的逐渐转变   单纯的批判绝对不是老舍写作的唯一目的,他的宗教观经常出现在他的早期作品里,而在黑李这,则体现在他接触了基督教后的一系列变化上。

黑李的生死观就是老舍早期作品里,对于宗教思想的个人认识的展现。

黑李在接触到了基督教之后,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行为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虽然封建传统思想的糟粕部分不是一时可以根除的,但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他对于自己“让爱”的行为的认识,虽然仍带有男权意识,但意识到“那是消极的割舍,并非由自己身上拿出点什么来。

”他心里没有对女性的地位有大的变化,《圣经》里认为女性从男性造出来的,女人的存在源于男人,但二者之间并不意味着是“主从”关系,而更像是伙伴关系。

这倒是可以为黑李说这句话做出一个解释,他初接触基督教,对教义的了解相比不是太深入,但终归是有所变化的。

而他最后的“替死”则是真正的从身上拿出了东西,即生命。

并且在读完“四福音书”之后,他对于白李的计划认为自己“应当分担老四的事,不应当只是不准他离开我。

你想想吧,设若真是专为分家产,为什么不来跟我明说?”他的出发点还是传统亲情观在做主导,白李从他这里拿了钱,他竟然十分开心,因为他完全不在意白李拿钱是要做什么,认为只要不分家一切都可商量。

而他把这些都归因于自己诚挚的祈祷,我认为这是《圣经》对他的改变的体现,但也是他对《圣经》认识不深的地方。

基督教的“祈祷”与“祷告”的目的是告解自己的罪过,之后再告知自己的需求,但黑李似乎把“祈祷”看作了祈求一切心愿的形式了。

宗教意识是老舍初期极力推崇认可的思想,在他的文字中能看到宗教有助于促进黑李思想转变,但是最后他的“替死”中断了这一转变的可能性。

黑李的这一死,从宗教意义上来说,带有无条件的自我牺牲意味。

他的这一生最终的这一“替死”的行为中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圣经》倡导“牺牲精神”,为了拯救别人而舍弃自己生命的人才是可以入天堂的。

他对于弟弟的态度有传统观念的作用在,也同样有“爱”的成分在。

圣经》中关于爱和原罪、牺牲的内容很多,例如“爱人如己”,“原罪说”等。

最终,黑李选择代替原本要被处死的弟弟,无论他的这种“替死”的做法是出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是读了《圣经》之后宗教意识的萌发,都是对于生命终结的个人选择。

本文最后以白李的一句话收尾,“老二大概是进了天堂,他在那里顶合适了;我还在这儿砸地狱的门呢。

”有人认为这是在反映当时的革命,但其实更多是与宗教相关的意思。

“天堂”与“地狱”《圣经》中的概念,天堂是指神的居所的所在,而地狱为“撒旦和其跟随者、不肯悔改相信耶稣的人最终被上帝惩罚之处”。

老舍信仰基督教,他笔下的“天堂”“地狱”与《圣经》绝对不会没有联系,黑李的行为就是一种无条件的牺牲,他不在乎是为什么而死和死得值不值得这些问题,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牺牲自我,这是他生的意义,死的价值。

黑白李》是老舍早期的一篇革命文学相关的小说,写作背景是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是他在后来也曾说过这是一篇思想并不成熟的作品。

但是,刨除其中与革命问题相关的部分,单纯从文学角度与作者本人的写作意识来看,这篇小说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黑李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比白李这个代表革命的人物形象更饱满更复杂也更生动,他早期的封建观念以及后期了解了宗教后的一系列思想变化,直至最后无条件的“替死”牺牲,这其中包含着的是老舍本人思想意识的深化。

参考文献   [1]老舍:《赶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

[2]乔世华:《“中国基督教文学”浮出历史地表》[J],中华读书报,2007年8月8日。

[3]吴永平:《老舍小说新解――文本细读与文化社会学分析》,江汉论坛,2004年11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