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走在时尚的边缘_时尚旗袍品牌

一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这样出现在一个县城的码头上:   她穿着一件天蓝色的旗袍,套了一件乳黄色的对襟纱衣,脖子上围了条雪白的纱巾,乌黑发亮的头发披在脑后,发脚电烫得微微往里弯曲,穿着双黑色的女式皮鞋、玉色的长统丝袜,左手肘上挽了个别致的咖啡色拉链提包。

端庄秀丽,吸引了不少行人……   这是一个老式的故事,穿着天蓝色旗袍的姑娘,站在人来人往的县城码头上,引得好多人驻足观望。

出现寂然的静默后,便是一阵小声的议论。

原先嘈杂的县城码头,好像因为她的到来,而突然变得安顺和恬静了。

曾在一个照像馆的橱窗里,很偶然地看到一张穿旗袍的年轻女子的黑白照,心里轻轻掠过一惊,时间和光线仿佛都已凝固,隐约中透出一种老式的气氛,很美,很寂寞。

那窄窄的肩,那长及脚踝的下摆,好象包裹和掩藏着什么。

一连好几天,都无法从这种情绪中反转过来。

旗袍提供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使你获得一种心情,有一种即将猜透女性秘密的兴奋。

想起张恨水在一篇文章中说,他喜欢一个女子清清爽爽地穿着一件蓝布罩衫,于罩衫下微微露出红色旗袍的边,天真老实中带点诱惑。

忽然明白了旗袍掩藏着怎样的奥秘。

旗袍,曾被称为“东方女性第一装”,它既能显出女性的娴雅秀丽,又能穿出女性的雍容华贵之态,它对女性的年龄和身份并无严格的要求。

但是,旗袍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规范,那就是对女性气质和现场的要求。

在某地游览时,很醉心地听过几个身着旗袍、梳着高髻的女子弹奏古琴,一切显得那么美妙、和谐。

假如是一个提着菜蓝子、显得慌慌忙忙的家庭主妇,穿着旗袍上街多半会有些可笑。

旗袍的规范和约束适宜于悠闲的散步。

职业女性极少有穿着旗袍上下班的,即便有,她们也应当是在植物园或博物馆一类地方工作的女性

旗袍与文化有一定的关系,一个小学都没念完、连一封情书都写不好的女子,身着旗袍难免会露出尴尬和不协调(现在,这种可能性已几乎没有,许多女性开始在互联网上搜索和寻找爱情。

街上还出现了一种名叫‘爱情叫’的电子玩艺,如果两人相互心仪和心动,那么身上带着‘爱情叫’的两个人在10米之内都会听到各自身上发出的叫声,只是这样的女子也不适宜于着旗袍,首先那种像巴掌大的小机器在旗袍中便找不到存身之处)。

正因为有了这些规范和约束,穿旗袍的女人在街上便显得很寥落。

旗袍这种独特的服装,突出了女性的胸部及腰际曲线,很好地展示了女性美的特征,同时它通过适度的暴露和巧妙的遮蔽,具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美学风格,充分体现了一种美的辩证法。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它本是许多新潮女子的首选服装

今天,它之所以无法恢复往昔的风采,是因为今天的女子更新潮更大胆,与超短裙、露脐装相比,它展示和暴露得还不够。

一件普通的蓝罩衫相比,它泄露了一线令人心醉的春光,而当人们觉得春天已过于温吞时,代替的必是夏天的热烈,街上的女子穿得也就会越来越少了。

在某些宾馆、饭店,常能见到穿着旗袍的女服务员们,端着盘子在客人们中间走来走去。

总有些疑惑,原因上面已说过,觉得旗袍这一服装与服务场所的环境显得不很协调。

一来,担心旗袍上会沾了油污;二来服务小姐们的旗袍的衩开得越来越高,是不是有些破坏旗袍的含蓄和蕴藉之美?直到最近看到原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对服务小姐穿着旗袍发表了她自己的意见,才觉得我的疑惑并非毫无道理。

吴老说,旗袍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华贵典雅,是我们的礼服、国服,它要求穿着者步履闲适,这与服务行业的高效要求显然不和谐。

酒店为了方便小姐行走,将衩口开得太靠上,让小姐半条腿露在外面,有碍文明……吴老的话标准有些过高,比如说旗袍是礼服、国服,就有可能将一些想穿旗袍女子拒之门外,不利于旗袍的发扬光大。

但是,旗袍这种服装,历经时间的漫漶和浸染,已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些对文化并无兴趣、只想保持前卫的女子恐怕不会将旗袍当成首选服装,只是偶然兴之所至,套一件裁剪别致的旗袍,以寻找一种高雅和现代的感觉。

因此,至少在现时,旗袍只能行走在时尚边缘

(编辑/雪国)。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