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以2014年5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治疗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试验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31例)和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术,31例)。

对比观察两组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两组预后,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术后1 d颅内压(25.1±1.8)mm Hg,术后3 d颅内压(22.7±1.9)mm Hg,术后7 d颅内压(17.3±1.5)mm Hg,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显效率45.16%和治疗总有效率83.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35%和58.06%;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6.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重型?B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临床疗效ki.cfmr.2017.35.0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5—0180—02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常见急危重症,近年来发病率随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及建筑工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1]。

本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的特点,常合并严重挫裂伤脑水肿,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因此,临床治疗需迅速、充分降低颅内压,防止继发脑疝,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2]。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我国临床近年引进的一种治疗脑挫裂伤、急性颅内血肿及恶性颅内高压的医疗技术,临床效果良好。

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以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文章现采用对比研究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5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有明确外伤史,以意识障碍、瞳孔散大,生命体征改变等症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伤后昏迷≥6 h或二次昏迷,病症诊断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

(2)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既往神经功能障碍史,合并认知、语言及运动功能异常等[3]。

治疗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

试验组(31例):男17例,女14例;   年龄33~73岁,平均(58.1±6.3)岁;伤后入院治疗时间   20 min~3.5 h,平均(50.4±16.7)min;入院时GCS 6~8分者21例,3~5分者10例;伤后持续昏迷24例,伴瞳孔散大22例。

对照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33~72岁,平均(58.4±6.1)岁;伤后入院治疗时间30 min~3 h,平均(52.6±15.3)min;入院时GCS 6~8分者22例,3~5分者9例;伤后持续昏迷25例,伴瞳孔散大21例。

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

切口:于颧弓上耳屏前1 cm处入路,沿耳廓后上方延伸至顶骨中线,再向前至额部发际下,作额颞顶大弧形切口。

骨瓣:采用游离骨瓣,顶骨处骨窗缘位于矢状窦旁2~3 cm处,颞骨处则适当咬除鳞部及蝶骨嵴外侧缘,以充分暴露颞底、额底,骨窗大小约12 cm×15 cm,双侧脑挫裂伤血肿者行双侧标准开颅术。

清除血肿:先常规清除硬膜外血肿,再弧形剪开硬脑膜,彻底清除硬膜下额叶、颞叶、顶叶、颅窝等处的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彻底止血,必要者适当切除额极和颞极进行减压或以脑压板轻抬颞底,通过反复注液的方式帮助脑组织复位。

缝合:全部患者均去大骨瓣减压,大小12 cm×15 cm左右,脑硬膜解剖复位,减张缝合硬脑膜。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即根据影像学诊断提示的脑挫裂血肿部位于合适位置选择骨窗进行血肿清除及减压术,术后酌情骨瓣还纳、硬膜缝合,骨窗大小为6~8 cm。

两组术后均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脱水降颅压等一般治疗,基本方法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手术前后动态监测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

术后随访6个月,以GOS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文献[4]拟定,(1)显效:GOS 4~5分,患者预后良好或存在轻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2)有效:GOS 2~3分,患者重度残疾或长期昏迷,生活需照料;(3)无效:GOS 1分,患者死亡。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试验组颅内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近年得到国内临床普遍认可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7]。

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其主要应用优势如下: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骨窗范围广、位置低,暴露范围大,一方面可以充分显示病灶部位,利于血肿和坏死脑组织的彻底清除,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脑疝复位,促进血液回流的迅速改善,从而快速解除脑组织受压[8]。

此外,大骨窗施术有利于彻底止血,对降低迟发性血肿及再手术率具有积极作用[9]。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不同时刻颅内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单位时间内对颅内高压的控制效果更明?@,患者术后治疗显效率45.16%、治疗总有效率83.87%,并发症发生率16.13%,与沈伟锋等[10]报道的患者术后生存率75.2%(GOS 2~5分)的研究结论一致;与于斌[11]报道的并发症发生率20.4%基本相符。

提示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显著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2]。

综上所述,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综合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更具临床使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传友,毛青.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9):2206—2207,2211.   [2]张云侠,周修玉,刘传建,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6):68—70.   [3]段中华.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2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4):499—502.   [4]刘见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1):48—49.   [5]马骏峰.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28):6—7.   [6]向前,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30例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2):251—253.   [7]刘宗霖,程新富,谭宗德,等.170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0(6):367—368.   [8]何守刚,傅元贵,薄义,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72—74.   [9]任小江,付圆博,张跃银,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6,6(24):69—70.   [10]沈伟锋,王雪新,杨南渝,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比较[J].医药前沿,2012,2(16):180—181.   [11]于斌.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31):155.   [12]尹宏,吕加希,陈庆春,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51—52.   (收稿日期:2017—08—0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