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发展效果

随着社会及科学的突飞猛进, 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日益增多且无休无止, 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包括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和思想上所承受的精神环境, 从而导致了各种肿瘤在不断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肿瘤已是导致我国劳动力大量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肺癌是人体肺部最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稳居前列。

肺癌可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中心型肺癌周围肺癌, 其中早期周围肺癌的最佳治疗方式仍是手术治疗

随着医学的进步, 近年来在胸腔镜下实施肺叶切除术, 已为早期型肺癌患者的救治取得了极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 抽样选取104例早期周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且排除了部分不宜研究的对象, 比如精神类患者、胸部手术患者等), 并随机均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19例, 女33例;年龄39~80岁, 平均(55.36.2)岁;左肺病变20例(38.46%), 右肺病变32例(61.54%);腺癌34例(65.38%), 鳞癌16例(30.77%), 腺鳞癌2例(3.85%)。

实验组52例患者中:男21例, 女31例;年龄37~78岁, 平均(54.86.0)岁;左肺病变22例(42.31%), 右肺病变30例(57.69%);腺癌33例(63.46%), 鳞癌17例(32.69%), 腺鳞癌2例(3.85%)。

并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 如病症类型、分化程度、不良嗜好、生活习惯以及家族疾病史等其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对照组52例患者于麻醉后行开胸手术治疗, 而实验组52例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 实验组手术步骤如下。

1. 2. 1全部患者予以气管内插管全麻, 常规铺巾消毒, 选取充分暴露患侧的侧卧位, 再根据切除肺叶的具体位置确定手术路径。

通常情况下, 观察孔宜择选腋中线七八肋间的位置, 其中一个操作孔宜择选腋前线三至五肋间的位置, 而另一种操作孔宜择选肩胛下角线***肋间的位置。

1. 2. 2由主刀医生于观察孔置入胸腔镜镜头, 详细探查患者胸腔的具体情况, 如膜状粘连、恶性病变等, 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术操作。

1. 2. 3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 分离、结扎肺静脉、肺动脉和支气管等结构, 将切除的肺组织置入乳胶手套中经主操作孔取出, 快速冰冻切片进一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 加做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清扫[1]。

1. 2. 4手术完成后, 予患者进行彻底止血、冲洗、缝合等, 再送患者进行术后检查, 其术后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及补液支持。

1. 3判定标准主要从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失血量等)、术后并发症状况(伤口渗血、感染、肺部漏气、胸腔积液等)两个方面进行判定。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患者手术期相关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P0.05)。

但是在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失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方面[3], 实验组明显优于正常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2. 2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分析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6/52)相比正常组的28.85%(15/5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周围肺癌(肺野型)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 此种肺癌发病隐匿, 临床症状出现比较晚, 常有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阶段, 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影响治疗结果。

周围肺癌多为腺癌, 其次为鳞癌, 少数为腺鳞癌等。

针对周围肺癌进行化疗及放射治疗难以彻底去除肿瘤病灶, 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故对于周围[毕业论文 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的服务,欢迎光临]型肺癌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方为最佳治疗方案。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微创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微创手术日渐成熟, 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与医疗设备的完善以及手术技巧的提高,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电视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 以切口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广受患者的青睐, 也日渐为临床医生所推崇。

胸腔镜(VATS)全名电视胸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 这个被视为上世纪胸外科界里程碑的突破, 于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开始应用[4, 5]。

胸腔镜技术就是利用腔镜器械通过几个操作孔, 在电视显示器下来进行手术治疗

简单来说胸腔镜的本质是通过可视科学设备准确地找到需要手术的地方, 相对于开胸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切口的盲目性, 经一孔而全胸尽览, 在某种程度上视野甚至优于常规开胸, 且切口基本上成孔了, 极大的减少了肌肉的横断, 对于患者的伤害也是相当小的, 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恢复。

虽说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 现今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已趋于完善了, 也广泛应用于早期周围肺癌病症的治疗

但是又由于胸腔镜是通过冰冷的器械对肺组织进行探查和操作, 缺乏专业医师的手对患者病症部位零距离的触感, 或许会遗漏患者细微的病变情况。

本文研究发现, 虽说胸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早期周围肺癌患者所花费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胸腔镜技术对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失血量方面而言, 却远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由此来看, 胸腔镜技术尽可能地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帮助。

与此同时, 实验组患者术后的伤口渗血、感染、肺部漏气、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11.54%)方面, 也明显低于正常组(28.85%),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证明, 胸腔镜技术可直接降低早期周围肺癌患者手术风险, 为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 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周围肺癌患者进行治疗, 具备疗效理想、并发症少、微创伤、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诸多特点[6, 7], 为此症患者治疗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文在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时, 尚未对远期疗效进行检验判定, 日后会再对此类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进一步随访研究。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