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忠和中国足协的千丝万缕 千丝万缕

有“足协小金库” 之称的福特宝公司总经理离奇“失踪”又回归      继运营职业联赛的中超公司总经理吕峰“失踪”之后,有“足协小金库保管员” 之称的福特宝公司总经理邵文忠也“人间蒸发”了。

尽管有媒体称,邵文忠已于8月21日低调回到岗位,但对于这位在福特宝任职17年屹立不倒的人物,圈内人对他的“失踪”也是一片哗然。

同时也意味着曾经轰轰烈烈的反黑运动,并非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已告尾声,只是不再大张旗鼓或敲山震虎而已。

【事件】   没有征兆的“失踪”,反黑扫赌并没有临近尾声      最近一段时间,邵文忠刚刚从国外公干归来,之前的工作是处理各级国家队的热身赛相关事宜。

但8月9日,前来找他处理公司业务的人员发现,邵文忠的办公室大门紧锁,手机也一直处于联系不上状态。

此时正处于“金九银十”的业务黄金期,联系不到公司老总,无法使公司业务正常进行,福特宝公司的运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起初大家还不以为然,但是随着公司并没有对邵总的出行予以公告,以及邵总的电话总是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很多人都开始担心,邵文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不然怎么会这样缘无故地“失踪”?之前,南勇、杨一民以及中超公司老总吕锋都是先“失踪”,后来才证实是被公安部门“请”去“协查”。

联想到之前南勇和杨一民“失踪”时的情景,福特宝的员工有些担心邵文忠也被中国足坛扫黑风暴牵扯进去。

因为此前曾有传言,南勇被双规的时候,正是邵文忠开车送他去国家体育总局的。

众所周知,此次中国足坛扫黑风暴的两位主角――南勇和杨一民都曾经主管过福特宝公司

一有风吹草动,福特宝公司难免会被推向公众的视线。

但据知情人士反映,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显示扫黑风暴牵连到福特宝公司

邵文忠涉案的可能性更不大,因为此前职业联赛商务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并不属于邵文忠的直接权力范围,更多的时候,邵总的角色仅仅是一名“办事员”,真正说了算的,还是中国足协

此前一度趋于平静的中国足球反黑扫赌风暴,最近再度成为焦点,其中辽宁司法部门人员频繁出入中国足协,不断进行相关的例行调查,更是引起了社会关注。

由此可见,中国足球反黑扫赌风暴虽然已处于末期,但是并没有结束。

据猜测,邵文忠很有可能是被公安机关传唤,目前应当属于协助调查,但在结束调查之后是否能够回来还不得而知。

福特宝过去一直全面负责中国足协商务开发工作,从联赛到国家队。

所以说,如果要查足协的经济问题,让邵文忠去接受协助调查是很正常的事。

”一位足协内部人士称。

正因为邵文忠福特宝公司老总的位置上坐了17年,经历了中国足球所有职业化历程,同时也和南勇关系密切,所以才有人担心,一旦邵文忠出事,将会引发新一轮的足坛地震。

8月21日,邵文忠低调回到公司上班。

有人说,邵文忠是因为协查原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杨一民的案件而被警方带走的。

有关南勇、杨一民案件的调查仍在继续,邵文忠是否还会继续参与协查,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由于邵文忠资历的特殊性,中国足协保证,邵文忠回归的这段日子,一旦有需要协助调查,他将随叫随到。

【名词解释】   起起落落,福特宝中国足协的“小金库”      在圈内,福特宝公司被称为中国足协的“小金库”,这家名为“中国福特宝足球产业发展公司”的企业成立于1993年,是足协直属的国有企业,负责中国足协下属的联赛中国之队商务开发。

足球职业化兴起至今,福特宝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扮演着足协“钱袋”的角色。

不过,一路走来,福特宝这个“钱袋”并不好当。

职业联赛初期,由于完全没有经验,1995年至2001年间,福特宝除了代理部分甲A联赛广告外,还组织了寥寥可数的几场超霸赛、友谊赛等。

但是到了2001年,中国人在米卢的带领下圆了44年的世界杯之梦,也获得了2004年亚洲杯的主办权,福特宝也因此迎来了历史机遇。

2001年上半年,“中国之队商务代理ISL公司因经营不善宣布破产,福特宝临时负责原ISL“中国之队”的业务。

当年10月7日,中国队获得世界杯决赛阶段入场券后,中国足协顺势将“中国之队商务代理承包价从不到575万美元一下涨至800万美元,并圈定了法国Sports―FIVE、英国八方环球和IMG三家公司竞标,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三家公司被要求陈述竞标。

之后,中国足协决定由福特宝牵头“中国之队”项目,并从三家被足协敲定的外国公司中选择一家,作为合作伙伴。

足协指示福特宝在次年1月7日至14日拿出对三家公司的评估报告。

随后福特宝又重复中国足协的做法,让上述三家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陈述,英国八方环球公司随后宣布退出竞标。

2002年4月中旬,福特宝确定了Sports―FIVE中标并上报足协,但当中国足协决定和Sports―FIVE合作时,后者的两个合作伙伴却由于不满中国足协拖沓的办事作风宣布退出。

Sports―FIVE的负责人多次和福特宝商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进展之后,于6月份正式告知中国足协退出。

这样,福特宝顺理成章地独揽“中国之队”的商务运作大权。

2000年中国获得2003年第四届女足世界杯赛主办权后,国际足联希望由中国足协推荐一家或数家公司来竞标运作该项赛事,但中国足协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在没有进行任何竞标活动的情况下,把福特宝推荐给了国际足联,福特宝也呈报了相关方案,国际足联随后批准了福特宝和日本电通公司合作进行该项赛事商务开发。

但事实证明,福特宝没有这样的实力,距离女足世界杯开幕仅400天左右,国际足联突然取消了福特宝的代理资格,改由日本电通公司中国女足世界杯筹委会共同开发。

2002年7月25日,国际足联商务开发部给中国足协发来传真称,“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在市场开发和商务问题上,我们决定直接与中国足协联系,而不再通过福特宝公司

”并要求中国足协减少前往国际足联汇报工作小组的成员数量,这实际上是婉拒福特宝人士随足协前往。

随后中国足协也正式解除了福特宝2003年女足世界杯的商务开发权。

2005年,因为国家队热身赛频繁流产,还“搞黄”了国足与皇马之战,足协很多人士都对福特宝不满,福特宝的中超业务也渐渐“让”给中超公司

2006年4月,中国足协与瑞士盈方集团牵手,“中国之队”项目转至盈方。

至此,曾经集中超和“中国之队”开发权于一身的福特宝只剩女足联赛、室内足球、沙滩足球等几个小项目的商务开发权,它的年营业额也只有可怜的100余万元,而此前每年福特宝联赛赞助费中可以抽取8%(900万―1200万元)的代理费。

直到2009年盈方公司终止与足协的合作后,福特宝才重新全面接管中国之队商务开发工作。

公司经营方面,多年来,福特宝中国口碑最差的企业之一,屡屡被媒体冠以“裸奔制造者”、“信誉太差”、“臭名昭著”等称号。

福特宝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比如它是典型的“企业实行事业化管理”,有一套“体制内”系统行事的不透明程序和规矩,一些不尊重合作伙伴的行为和伤及赞助商的决定往往是身不由己。

而取消升降级、联赛为世界杯让路、比赛场数减少、暂停联赛等这些重大违约事项,则大部分来自于上层意志,福特宝只是按行政指令行事而已。

【解读】   风吹不倒的“不倒翁”,这一次能否安然度过?      尽管足协的“钱袋”不好当,但邵文忠却一直屹立不倒。

作为前足协开发部的官员,邵文忠中国足坛这个江湖里的资历颇深,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调入中国足协

1993年,34岁的邵文忠受命组建福特宝公司,并一直担任总经理,算上韦迪,他先后在年维泗、王俊生、阎世铎、谢亚龙、南勇等六位掌门人手下工作过。

如果福特宝公司一直经营良好,品牌价值蒸蒸日上,那邵文忠干的时间再长也无话可说,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能在足协这个处于风口浪尖的单位屹立17年不倒,邵文忠的确不简单。

福特宝公司的办公大楼不在足协大楼里面,或许是远离是非之地的缘故,邵文忠足协的口碑不错。

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其中一个是,王俊生和容志行等人与邵文忠在天坛南门吃饭事件,王俊生对邵文忠说:“我在任的时候你从来没有请我吃过饭,这顿饭该你请客。

邵文忠最后买了单,结账拿到发票,结果还刮出了10元钱的奖,邵文忠买来冰激淋给了餐厅服务员。

邵文忠与几任领导有过合作,也有过冲突,但都是工作上的。

而且,他与赞助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之队联赛的一些赞助商都对邵文忠青睐有加,经常通电话或者是一起吃饭。

邵文忠组建福特宝书写了很多传奇经历,所以一些赞助商甚至只认“邵文忠”这块招牌。

对此,邵文忠自己的解释是,“我没别的,就是做事认真”。

值得一提的是,邵文忠足协干了20多年,又一直负责中国之队的运营,怎么说也是半个足球专家吧,但事实上,他连球迷都不是――既不是中国队球迷,也不是任何欧美豪门球队的球迷。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