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的深层辨析

[摘要]; 物理学生态学的基础,两者的关系是:符合物理学规律的,不一定符合生态学规律;而违反物理学规律的,则一定违反生态学规律。由于循环型经济首先违反了物理学规律,因而无法谈及符合生态学规律节约型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关系的辩证思考,主张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充分的余地。循环型生产在一定条件下是应当提倡的,但循环型经济却是一种误导。循环型生产只有在节约型经济的统驭下才能正确发挥作用,循环型经济作为一种错误理论不可能与节约型经济理论互补。 [关键词] ; 物理学; 生态学; 循环型经济; 节约型经济; 熵增原理; 可持续发展; 互补原理 .. ; 循环型经济节约型经济的争论产生以后,一些学者认为,循环型经济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节约型经济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两者的依据不同,不能相互取代,但可以互补。这里实际上包含着三个问题:第一,生态学物理学是否对立;第二,节约型经济的基础是什么;第三,循环型经济节约型经济是否能够互补。以上三个问题,从理论上说牵涉到到几大学科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作澄清,那么就会带来理论上的混乱,不仅有直接关联的几门学科会发生混乱,而且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都会发生混乱;从实践上来看,理论的混乱必然造成指导思想的含混,进而造成行动上的摇摆、甚至失误。这些问题在经济学范围内是不能解决的,必须求助于哲学。关于节约型经济,笔者在发表《论节约型经济系统》[1]一文之后,又在《再论循环型经济节约型经济》[2]一文中作了进一步阐述,然而,上述问题的提出,笔者感到还有必要在更深层次上做一个全面的探讨,这就是为什么要写本文的初衷。

毕业论文 ; 1; 生态学物理学是否对立? 生态学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一个十分时髦的名词,本来这个名词在学界内部是不应该再进行解释的,但现实中的事情往往又是这样,越是时髦的名词就越容易被误识(这种误识有时还令人吃惊),所以在这里不得不再做一些可能是多余的工作。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意思是住所或生活所在地。最初,生态学是以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的面目出现的。奥德姆(Odum,E.P.)指出:通常,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或者生物群体及其环境,或者是生活着的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3]生态学的基础是什么?首先从作为生物学分支的经典生态学的角度看,第一个要讨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是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Tansley,A.G.)在1935年提出的,它的提出是经典生态学确立的标志。 整个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物理环境生命有机体两大部分,生命有机体中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物理环境(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控制着生命有机体的活动,生命活动同时也反作用于物理环境。物理环境运动物理学规律的支配,这是无疑的。生命运动是自然界中最高层次的运动,高层次的运动虽然不是低层次运动的简单迭加,但低层次运动毕竟是高层次运动的基础,无论从自然界演化的顺序来看、还是从自然科学认识的历程来看,情况都应该如此。但是,在现实中、特别是在系统科学的影响逐渐扩大的背景下,人们往往把生物学物理学对立起来,这是产生本文开头所说问题的一个深层原因。 毕业论文 生物学物理学的对立,与哲学对还原论的批判有很大关系。自17世纪起,当以分析为主要特征的近代科学兴起之时,就出现了笛卡儿(Descartes,R)、拉美特利(de La Mettrie, J.O.)等以机械类比生物的还原论,随着分析科学的推进,生命过程又先后被类比为化学过程、自动机器过程等。到19世纪,这种态势开始逆转。19世纪40年代,杜里舒(Driesch,H.)发现,将海胆双细胞胚胎人工分成两个细胞之后,并不是各自分别变为半个成体,而是两个完整的幼体。可以说,这是还原论遇到的第一个严重挑战。据此杜里舒提出,支配生命的是一种神秘的隐德来希(整体原则)。1944年,物理学家薛定谔(Schrodinger,E.)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提出:根据我们已知的关于生命物质的结构,我们一定会发现,它的活动方式是无法归结为物理学的普通定律的。[4]20世纪40年代中期,贝塔朗菲(von Beterlanffy,L.)建立一般系统论特别是复杂性研究兴起之后,关于生命现象的的整体论观点就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还原论则被逼到了墙角,有人认为,系统论的问世是对笛卡儿分析主义、机械论的一次彻底清算。 尽管如此,还原论并没有因此而沉寂下来。为还原论声张合理性的声音首先来自生物学本身,生物学面貌的根本性变革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开始的,而分子生物学实际上就是从生物大分子运动的角度来对生命本质所做的揭示。不管哲学上对还原论做何种批判,目前生物学上的每一个突破,事实上都还是来自微观领域的探索,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对生命现象的揭示甚至大有向量子水平发展的趋势。就是在对生命本质的系统运动规律探索方面,似乎也不得不做某种还原。1970年,艾根(Eigen,M.)把物理学、化学的普遍性原理推广到生物学并与生物学成功结合,通过对经验事实的抽象来追踪历史的遗迹并逻辑地再现历史,从而建立了关于生命起源的超循环模型。 毕业论文 另一方面,如果完全否认低层次规律的作用,那么整体论解释也将陷入尴尬的局面,因为这样做,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就只能仅仅落实在自然画面的一般性质上,于是人类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思辨的水平,这就不仅使生物学的研究无所作为,而且可能给神秘的活力论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持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把承认低层次运动规律的作用,等同于18世纪那种把生命运动归结为低层次运动简单相加的机械论,忽视了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自然科学综合是一次辩证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在对自然界的细微部分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对从低级运动形式到高级运动形式进行的全面把握。就是说,既要承认生命运动与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的质的差异性,又要承认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中的客观实在性。这才是系统哲学对生命体的真正认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