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越久,童年越贵_陈皮越久越贵吗

偶尔路过一家小商店,在冰柜里发现了久违的香芋冰棍――还是装在白色塑料盒、用幼圆字体在纸上写着“香芋口味”四个字,怀旧的心情一上来就买了一盒。

连带着买到了80后、90后都知道的“猴王丹”,真是充满了幼齿的感觉。

也是十几年前的夏天,小学生手里没几块零花钱,算计着怎样从门口摆小摊的阿姨那里买到最多的零食

花花绿绿的包装纸袋、没有保质期没有生产安全认证的三无产品俘获了多少天真孩子的心。

不得不说,那时的小零食刺激着味蕾某个神奇的区域――丝丝酸甜的无花果,甜辣够味的豆皮辣条,当然还有夏天里必不可少的“小蘑菇冰棍儿”。

就算是父母不允许再买小摊上不卫生的食品,我也曾拿出一两块钱偷偷买袋无花果、辣条在回家的路上开心地吃完。

当然,到家前必须抹抹嘴不让唠叨的老妈发现。

高中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出去玩,我们几个流着口水直奔马路边上的铁板鱿鱼。

只有一个女生没有买,我们问她为什么不吃?她很理所当然地说,“那多不干净啊!”   “你以前就没吃过这些吗?”   “从小我妈妈就不让我买这些东西。

”   “小摊上的东西你也从没吃过?!”   “嗯。

”   我们大声惊呼,“你这还有什么童年?!”唉,小时候哪怕一包合自己口味零食就足以满足自己一整天。

现在各种健康教育理念都严禁儿童吃“三无”产品,这的确是时代的一个进步,如今就是想找那种“三无”小吃也越来越困难。

表姐的儿子四岁多,无数的零食也是尝了个遍,简直就是个“资深食客”。

两岁就把市面上各种饮料的口味排了个优良中差,人精到每次给他买点零食都伤透大人的脑筋――得再三斟酌以免受到资深吃客的批评。

家庭聚会时拽着我这个小姨陪他玩,唉,意思是让我“破财免灾”。

把他带到超市,我拿起一盒“好丽友”,问“喂,要这个吗?”“你先拿着吧,我家还有好多呢。

”――这孩子太会摆谱了。

一趟下来买的也不少,再看资深吃客依旧兴趣索然,“又都是这些,真没意思!唉……”他还装模作样地叹气,我瞪了他一眼。

回到饭桌,资深食客见到松鼠鳜鱼上桌了,不停地拿着筷子敲碗。

我赶紧挑上肉多没刺的一块夹到他碗里,他立马扒拉进自己嘴里。

我指着他碗里剩下的大虾,让他吃了。

他撅着嘴坚决浪费,“又小又难看,大的都没了。

”我真是无语,最好看的还不是被您老人家收入肚中了?想当年,你小姨我就算是袋子里剩的那几根难看的无花果,还倒在手里,美滋滋地吃干净,现在的孩子口味难调啊!   回到家,跟妈显摆买到的香芋冰棍

老娘算了算价钱,“唉,最后一次买还一块三。

得,现在三块一了。

”然后妈惊现了一句至理名言:“过得越久童年越贵”。

的确是这样,当年我们的零食翻着番地涨价。

为了怀念,买来重温,谁去管那个物价上涨?如今孩子的童年更是越过越贵,花钱买了无数厂商精心制造的零食,依旧难以满足。

我吃着香芋冰棍,掏出兜里的“猴王丹”,心想:资深食客,连这都没吃过,下次偷偷给他尝尝。

摘自《北京青年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