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方式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作者:宋一萍,韩彦彦,梁旭,郭红梅,白爱宁,杨玮。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支气管痉挛,迅速解除缺氧状态的方法,验证氧驱动雾化吸入法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日间病房住院的147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81例,对照组6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面罩吸入给药,对照组予以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种雾化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喘憋、缺氧状态及肺部哮鸣音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87.6%,对照组7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氧驱动雾化吸入婴幼儿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我国0~14岁城市儿童的患病率为1.55%~4.52%,80%以上哮喘开始于3岁前[1]。哮喘急性发作时,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紫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等严重缺氧征象,甚至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威胁生命,迅速缓解缺氧状态是治疗的关键。我科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在我科日间病房住院的147例婴幼儿哮喘患儿,年龄8~27个月,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湿疹及消化不良者116例,父母有过敏史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1例,对照组6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按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2]:(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等有关者;(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及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或咳嗽;(4)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肺部闻及哮鸣音者,酌情采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溶液或气雾剂吸入喘息明显缓解,哮鸣音明显减少者诊断为哮喘发作。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即静脉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地塞米松、氨茶碱;同时两组均给予雾化吸入雾化液组成:阿奇霉素5 mg+地塞米松2 mg+糜蛋白酶1 mg +生理盐水5 mL。治疗组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面罩吸入给药,氧流量4~6 L/min,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每次吸入10~15 min,1~2次/d,疗程3~4 d。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了)。

1.4 统计方法     用SPSS软件系统做统计学处理,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