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务礼仪中的交谈与馈赠礼仪

[摘要]在涉外商务中,商务礼仪起着重要的润滑和促进作用。

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涉外商务活动,必须掌握涉外礼仪知识,遵循礼仪规范,注重规避不合礼仪的言行,而交谈礼仪馈赠礼仪涉外礼仪的重要方面。

娴熟的谈话技巧、适度的礼仪馈赠,有助于涉外商务活动取得成功。

本文主要对商务礼仪中的交谈馈赠礼仪商务礼仪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论述:首先,商务礼仪交谈注意交谈的态度、称呼使用内容的选择。

其次,商务礼仪中的馈赠礼仪注意礼品的挑选、馈赠的方法以及礼品的接受。

[关键词]商务礼仪交谈馈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跨国交往日益增多。

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人们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会影响到本部门、本企业的形象,甚至国家的形象。

因此,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掌握涉外礼仪知识,懂得礼仪规范,以期打开国际合作之门。

一、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      首先要注意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

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

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

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

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尊重隐私,商务礼仪交谈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

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注意以下几点:   1 交谈的态度。

交谈的态度,指的是一个人在与别人交谈的整个过程中的举止表情,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个人修养和对待交谈对象的基本看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交谈的态度有时甚至比交谈内容更重要。

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与一个外国人初次打交道时,交谈的态度通常会更受对方的关注。

对每一位参与涉外活动的中国人来讲,要想使自己交谈的态度符合要求,就必须注意以下3个基本要点:   (1)注意语言。

与外国人进行交谈时,选择何种语言,是大有讲究的。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通用语言或直接使用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

而在正式的官方活动中,为了体现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则只能使用自己国家的国语,然后再通过译员进行翻译。

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精通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在非正式场合哪怕是现学上几句,也可以令对方倍感亲切。

(2)注意神态。

此处所谓的神态,特指交谈时的表情和动作。

与外国人交谈时,在神态上既要亲切友善,又要舒展自如。

在自己讲话时,要注意不卑不亢,恭敬有礼。

对方讲话时,则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

不论是自己说还是在听,都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或是态度夸张、咄咄逼人。

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眼神和手势。

不要举目四顾,双眼不敢与交谈对象对视,也不要张牙舞爪,指手画脚,对对方指指点点,拍拍打打。

(3)注意语气。

与别人交谈时,讲话的口气不可不慎,此即所谓语气问题。

同外国友人交谈时,在自己的语气方面,一定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

交谈当中,在不故作姿态的前提下,应尽量多使用一些谦词、敬语和礼貌用语。

既不要在交谈时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装腔作势,对对方喝来喝去,也不宜在语气上显得奴颜婢膝、曲意迎奉,一味讨好对方,迁就对方,附和对方,而不顾自己的国格人格。

2 称呼使用

称呼,指的是人们交谈时所使用的用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

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应当选用的称呼主要有如下几种:   尊称

它几乎用于任何场合,主要包括“先生”,“小姐”,“夫人”,“女士”。

应当强调的是,在称呼一位妇女时,最好根据其婚否,分别以“小姐”或“夫人”相称。

若一时难以判断,则可称之为“女士”。

在有的国家。

“阁下”这一尊称也可以使用,但只适用于对部长,将军以上高级官员。

许多时候,尊称可与姓名,姓氏或行业性称呼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

荣誉性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若交往对象拥有在社会上备受重视的学位,学术性头衔,专业性技术头衔,军衔,爵位。

例如“博士”,“教授”,“医生”,“律师”,“法官”等等,均可使用称呼

有时,这类荣誉性称呼还可以与姓氏、姓名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

例如,“乔治·马歇尔教授”,“黑格将军”。

德国人、奥地利人很重视职衔的称呼,如果他们是博士、教授,应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个称号,他会很高兴。

公务性称呼

在公务活动中,一般可以直接以对方的职务相称。

例如。

可称其为“部长”、“总理”、“总裁”、“科长”、“主任”,等等。

不过,有的国家并不习惯采用此类称呼

国外称行政职务的情况多见于高级职位,如总统、部长、市长等。

而一般职务,如司长、处长、科长等,在西方很少能听到,特别是在企业、公司中,基本不称职务,平时此类公务性称呼,可以分别与尊称、姓氏、姓名组合在一起使用

一般性称呼

只称姓,还要加上先生等尊称

除非很熟,一般不直接称名。

特殊性称呼

它主要是指对于王室成员或神职人员的专门性称呼,例如,“陛下”、“教皇”、“神父”、“牧师”、“阿匐”、“拉比”,等等。

3 内容的选择。

进行交谈时,最重要的当推其具体内容

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时,特别是与其进行较为自由的非正式交谈时,必须对其内容斟酌再三。

一般认为,与外国友人交谈之时适合选择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表示敬意的内容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光荣的历史、优良的传统、独特的习俗、杰出的文化、突出的成就。

与外国人交谈时倘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无疑会令对方感到自豪和愉快。

(2)欢快轻松的内容

有些时候,特别是在非正式场合跟别人闲聊时,往往不宜选择过于深奥、枯燥、沉闷的内容,以防曲高和寡,令人不悦。

此时此刻,不妨谈论一些令人感到欢快的内容,例如,娱乐、休闲、时尚、影视、赛事烹饪,等等。

有时,还可以天气作为交谈内容

(3)交谈对象确有所长的内容

交谈中直接向交谈对象进行讨教,不仅可以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还可以借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敬意。

只要讨教的内容确为对方之所长,通常都会令其倍感重视。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