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汇路的混搭气质】气质混搭范

上海的西南角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马路,仅1200米长。

她没有前世,只有今生,没有大事件发生(除了克林顿来过),却被最了解上海当代生活版图的熟女熟男们熟知,她就是金汇路。

我第一次走进她,正好是“9・11”发生的那天傍晚,与地产公司约好了看房。

那天,人心都有些惶惶地,新闻台不时传来凄厉的消息,整条延安路的地面和高架都拥堵成灾。

车头终于拐进了程家桥路,一过小桥,就是传说中的金汇路,幽静极了。

马路两边的梧桐树华盖蔽日,昏黄的街灯照出干净而温暖的路面,正如我想象中回家的那条路,很合我心。

后来,我就在此安家了。

我很难用一个词来准确形容金汇路的混搭气质,从她的居民流向来看,她是古北路的延伸、又是碧云路的源头,至今,她仍是东南亚人在上海工作时的首选后花园。

因为这里居住着安享晚年的上海老克腊、海归及新中产分子,还有相当比例的外籍人士(欧美地区的不多),所以总有些细枝末节与别处不相同。

记得非典爆发的初期,这里最早出现佩戴含活性碳口罩的人,我戴着走在这里很正常,走到市里却被太平洋百货的营业员私下指点:“滑稽伐,这个人戴的像方便面的碗。

这里的住宅区道路,晚上总被各种大排量的轿车塞满,地下车库却大都空置,多年前就如此,现在还是如此;车库里也有泊车位爆满的时候,此时整个小区人气全无,那必是节假日到了。

冬天路过这里,如果见到一身短打的人,头戴密实的绒线帽,却光脚穿着人字拖,你无需惊讶;小区经常出入年龄相差较大的伴侣,年轻靓女开着保时捷拉风,你也不必侧目。

学校里的学生经常转来或转走,家庭结构也是多种款式,有不少同学家有兄弟姐妹。

同学之间相处非常大方,几乎每月都有家庭派对,老师对学生家长的婚姻状况都司空见惯了,甚至连这里的保安都不稀罕打听。

金汇路很宜居,她不屑于市中心马路的金贵与局促。

经常看到一些黄金地段的小区,里面很时尚漂亮,四周却被高楼大厦与洗脚按摩店、美容美发店、乐帮家政中心包围,活像打扮得不伦不类的富婆,让人喜欢不起来。

金汇路的路面一半以上是住宅区(这里称街坊)通透的围墙栏杆,剩下的是健身会所、房产中介、咖啡吧,风格一致,绝无破墙开店的现象。

她也丝毫不冷僻孤单,以其强劲的消费力繁华着与之交叉的三条马路红松路、吴中路、以及南端的虹泉路。

红松路上有齐全的生活馆、银行、医院、东南亚餐饮,餐馆里有着当天的东南亚报纸,晚上出街的碟片档有着上海滩上最新最快的口碑;吴中路上的进口车销售、汽车美饰、红木家具店都是这类行业在上海地区的风向标;虹泉路上的首尔生活广场、双语学校、24小时桑拿会所业已成为韩日人士聚居的安乐之地。

最后,我很不乐意地要提到金汇路上唯一的大型商厦“虹桥大通阳”,它位于金汇路的中段,自从原先的德法学校搬迁后,竖起了商务酒店和这座商厦

它是襄阳路市场拆迁后的衍生物,外籍人士乐于扫A货的地方,于两年前开始热闹起来,引来了一帮羊肉串小摊和人力三轮车,令苗条的小马路多了烟火气而且经常肠梗阻。

它在方圆几十里颇有名气,与人方便又陡添嘈杂,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也许就是我们爱恨交加的生活常态吧!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