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元智力理论教育思想,并对多元智力理论目前在国内部分学科中以及在国外的应用实践作了简要介绍,从而为该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提供相关的指导材料。

关键词:多元智力;课程教学;中小学。

作者简介:王磊(1983—),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多元智力理论教育思想简介。

1983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智力定义为:“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他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发现人类普遍存在八种智力,它们是在其特有的社会文化表现并发挥作用的。这八种智力分别是: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内省智力、空间智力、肢体—动觉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人际智力加德纳指出,每个人在这八种智力方面都具有潜质,它们以多种方式起作用,但对每个人而言,作用方式是独特的。就大多数人而言,某些智力方面会有较高的发展,在某些智力方面适度发展,而在剩下的智力方面则未开发。也就是说,我们本身的八项智力有其相对的优势和弱势,不可能均衡地发展。针对这种特征,多元智力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教育思想。它启发我们的教师“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为多元智力而教”。

“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教育实践者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自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摒弃原来只是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固有思路,能够在设计思想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设计出发展学生多方面智力的课程,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智力特点,强调从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力出发,带动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弱势智力发展

这两种教学思路的结合运用已在多个学科领域教学中不断地被推广和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部分学科中的实践

1.多元智力与英语教学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目标界定更为宽泛,包括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特别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有着极为相通之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国改革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英语教学中大力倡导的全身反应法(TPR),就是通过调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力来配合语言智力发展。交际教学法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中来学习英语,它激发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力运用。情境法则是在模拟情境或真实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发展学生的自然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空间智力等。沉默法要求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沉默时间,让学生多听多思考,培养自我认识智力。暗示法强调和谐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以优美的音乐和图画做伴,在发展语言智力的同时也可提高音乐智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教学方法,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多与他人对话交流,发展其人际关系智力;让方向感较差的学生练习做导游或导购员,发展其空间智力;让身体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做些听听做做的游戏,锻炼其身体运动智力;让英语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轻松的学生结伴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智力

2.多元智力与数学教学

周林在他的数学教学中进行多元智力理论实践,他的实施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的分析:通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智力倾向。第二步,情境与学习环境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需要,设计的情境种类亦有所不同。第三步,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基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让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进行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使自己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现在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了努力实现以上目标,在新知的学习、巩固练习、问题解决等环节,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了异质分层,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学习

3.多元智力与历史教学

王芳在历史课教学中发现,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学生各自的特长与优势,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她依据教材特点提出三点开发学生多元智力的方法:一是利用教材导入框,开发学生多元智力。如: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可以是口头讲述、小品、诗朗诵、对话等来导入新课。这样既激发了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口头语言智力也得到加强,肢体运动智力和音乐节奏智力、人际智力都进一步得到开发和提升。二是利用教材中的文献资料、自由阅读卡等开发学生多元智力。教材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自由阅读卡中的内容都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把每课中的文献资料和自由阅读卡中的内容收集整理到笔记本或卡片上,为自己建一个收藏夹或史料库,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史料。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重史料、尊重证据的科学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史能力和动手能力。当然学生的逻辑智力、肢体智力、内省智力等在收集整理与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开发。三是利用地图、图片以及多媒体音响资料、CAI课件、电影、电视剧等开发学生多元智力

三、多元智力在国外的实践应用。

美国教育者在整合学习风格和多元智力教学实践中提倡采用“IDEAS”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包含五个步骤: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每种智力,发展可能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检查并选取最合适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评价教育活动中运用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设计课堂程序完成教学活动。“IDEAS”教学设计模式是将学习风格和多元智力整合到教师的教学单元中,这是一个系统地设计和执行整合教学单元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要求来调整这个过程。

胡咏梅、洪成文曾在论文中报道了英国多元教育实践的两个采访案例。杰里米·韦斯特莱克(伍斯特郡皮若温教会中学外语教研室主任)在他的德语教学中提到,他相信教学是由多种活动组成的,而每一种活动都能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不同的优势学习风格。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设计多项体现不同的智力的环节,从而让不同个体在多种智力上都得到培养机会。比如给词造句练习,先给每个学生一个单词要求他们造出完整的句子(这里体现的是语言智力)。之后让学生们把这个句子的含义表演出来(这里体现的是身体运动/视觉/空间智力)。再后来,让大家在小组中共同讨论语言规则(体现的是人际关系/数理逻辑智力)。最后以唱歌的形式展示所学的内容(体现的是音乐智力),显然,将单词与音乐联系起来可以加深记忆和知识的运用

杰克奎·拉·迈瑞(伍斯特郡克莱茵斯小学教学副主任)提到他们小学实行多元教学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第一,尝试搭配分组法,依据智力特点给四、五年级的学生分组,学生按照其视觉、听觉或运动型的智力偏好被分成若干小组。不同组别,按照智力的特点,安排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比如,将运动型的学生放在教室的最后边,让视觉偏好的学生正面对着老师而坐等。在课堂座位安排上,要考虑到不同智力偏好的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将不擅长艺术的学生与擅长艺术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以便他们相互帮助和共同学习。第二,应用多元智力思想于写作课中。鉴于该校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不高的现象,他们将语言智力的培养与其他智力的特点联系起来,如在写作课上引入戏剧表演和音乐教学等手段。

然而,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保罗·汤普森教授曾对英国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应用表示担忧,他提到在英国,人们对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通常很肤浅、很片面。该理论在英国学校和课堂中通常被错误理解、错误运用。一些学校中的具体措施,如被判断为具有音乐智力强项的学生通过美国说唱乐来学习拼写;被判断为具有身体运动智力强项的学生被允许随意离开座位,四处走动;视觉学习者被安排坐在教室的前面,这样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教师;听觉学习者被安排坐在教室的后面。汤普森认为,这些做法并非加德纳的本意。令人担忧的是,人们没有全面地理解加德纳的思想。加德纳本人经常提到: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各种智力形态,其结果并不是要对该理论进行表面化的应用。加德纳认为,他的理论学生的影响是,让他们接受挑战,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智力来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他们需要持续地专注于主要学科的学习,他们要学会以科学、人文、历史的方法进行理智的思维。这和通过说唱学习拼写、通过唱歌学习数学是两码事。

四、未来与展望。

总之,多元智力理论与当今的教育理念、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相互符合的,特别是它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方法产生了有力的冲击,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我国借鉴学习。然而对于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重在对理论的充分理解,并运用到实际中去。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特别注意方法运用得当。可以看到,对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探讨和现场的情景教学中观察得出的。在这些案例和实践总结中到底是教育设计的方法促进了学习,还是这种与传统教育迥然不同新模式本身仅仅是给学生带来的新鲜感导致学习提高,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实践实践,并进一步地完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第2版)[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周林.多元智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07,(3).

[4]王芳.历史课教学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初探[J].宁夏教育科研,2006,(4).

[5]彭琰,胡苹.多元智能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广播歌选,2007,(11).

[6]胡咏梅,洪成文.英国中小学校多元智力教育实践探索[J].外国教育研究,2008,(8).

[7]季彩君.美国整合学习风格与多元智能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3,(10):20.

[8]保罗·汤普森.多元智能理论在英国的实践[J].中小学管理,。

2004,(4).

[9]Thomas Armstrong.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张咏梅,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中)。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