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理论_现代西方公债管理政策理论综述

0世纪期以西方财政济理论呈现出既分化又综合发展趋势这公债管理政策研究方面表现得尤突出。

方面公债管理政策研究对象越越精细研究围从初债偿还管理、债规模控制直至目前债结构优化目前西方理论公债管理政策多已具有特定涵义而并非是公债政策简称了。

另方面公债管理政策研究与其他济理论也出现了综合、交叉和渗透现象许多新兴济理论和方法被移植研究公债管理政策问题特别是0世纪60年代以风行西方济学界产累积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理性预期理论以及博弈论、线性规划和计量济学更是对公债管理政策研究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作上述两种趋势作用结目前公债管理政策事实上已逐渐远离传统财政学畴而成相对独立研究领域。

、现代西方理论公债管理政策涵从定义上看公债管理政策(blbgl)即是指公债管理当局通各种债管理操作以实现既定济目标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总称。

公债管理政策涵是公债管理概念基础上发展起。

般看广义公债管理是指政府策当局和公债管理部门围绕公债运行所进行策、组织、规划、指导、监督和调节等系列工作具体容不仅包括公债发行、流通、使用和偿付还包括管理体制、债券评级、反假防伪等诸多容管理对象既包括债规模也包括债结构。

而狭义公债管理仅指政府管理机构对既定规模公债结构所进行调整措施相应地管理对象仅指既定债规模下债结构。

与相对应广义公债管理政策即我们通常所说公债政策它既包括公债规模控制政策也包括公债结构调整政策

狭义公债管理政策仅指者具体而言即是指政府通发行、偿还和调换等政策措施调整公债结构以影响济动向、实现既定济目标种宏观济政策(坂人长太郎987)。

西方公债管理政策涵历了由广义向狭义变程。

早由主义期亚当·斯密、卫·李嘉图等西方古济学公债管理政策问题就有所涉及但由当还处公债发展初级阶段公债理论争论焦集政府是否应当借债、政府如何偿债等问题上延伸开公债管理政策即是与压缩债规模紧密系。

但是以詹姆斯·托宾、杰明·弗里德曼等首当代西方学者指出公债规模主要取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及赤弥补方式(或盈余使用)现代预算管理体制下它是由国或地区高权力机关审批通政府无权定。

但对公债结构政府则完全可以行掌握因政府提交审批预算报告通常并不包括公债结构。

换言政府管理部门可既定规模下行制定公债结构调整方案并适采取相应发行、偿还和调换方式将其付诸实施(b963)。

进步看尽管形式上公债规模是由国或地区高权力机关批准但公债规模也并不或不完全随人们主观愿望所左右这从简单历史回顾就可以看出。

由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古主义期西方各国政府边高举反对借债旗边却肆发行巨额公债当英国等些国债比率(br)曾长期高达00%甚至00%以上。

二战以直到0世纪8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国干预学说又风靡凯恩斯主义者阿尔·汉森适提出了补偿性财政政策建议但美国等西方国赤和发债规模并没有随济周期反向变动而是呈现出连年递增发展态势。

到80年代以美国里根政府而奉行供给学派削减赤、压缩债规模财政主张但美国财政赤和债规模不仅没降反而达到了前所有高。

事实上公债规模相当程上取国所处状态(战争、灾荒等)、政府机构规模以及济运行状况等许多客观因素从操作层面上看它并不完全能够被“管理”因公债管理政策核心结构调整政策

二、产组合理论公债管理政策有效性公债管理是否可以成政府用调节济宏观济政策其基前提公债结构调整是否能够对实质济变量(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托宾q等)产生影响即公债管理政策有效性问题。

事实上现代西方济学公债管理政策研究主要集政策有效性问题讨论上。

0世纪叶Rlv(957)、grv(959)、Brl(963)和托宾(963)等济学发表了关公债管理政策有效性系列献。

尤其是托宾发表《论公债管理政策原则》从产组合和累积角探讨了公债管理效应开创了现代公债管理政策研究先河。

现代产组合理论初是由美国济学哈里·马科维茨95年创立他认佳投组合应当是具有风险厌恶特征投者无差异曲线和产有效边界线交。

威廉·夏普则基础上建立了产定价模型()指出无风险产收益率与有效率风险产组合收益率连线代表了各种风险偏投者组合

根据上述理论投者追收益和厌恶风险驱动下会根据组合风险收益变化调整产组合构成进而会影响到市场衡价格形成。

也正因如投组合理论和产定价理论产生以就被越越多地运用包括公债管理政策宏观济政策研究当。

具体到公债管理政策问题托宾公债管理对济影响效应取两因素是预期边际生产率它由技术、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定尽管长期有关济政策可接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直接受管理当局控制般认它是恒定;二是愿收益率(rqrrrr)它直接受济政策影响如管理当局通调节公债结构影响微观济主体产组合这样可以改变愿收益率。

般说技术、劳动等外部条件定前提下如者前者即投者希望得到收益率比现有收益率高相应地品市场价格将低其重置成(即托宾q比率下降)那么投者将减少持有这样会导致投下降济紧缩;反则相反。

这样看由预期边际生产率不变那么问题焦就集公债管理是否会影响愿收益率了。

托宾是从组合替代性角回答这问题。

政府增加短期公债供给通常银行会将短期公债作货币优良替代(并非完全替代)手段而公众并不这样这银行会因短期公债可充作“二级储备”而减少对超额储备持有因贷款和派生存款增加相应地公众将产组合增加存款和公债持有两方面作用会导致愿收益率降低而产生扩张效应

至长期公债则有两种情况是长期公债与货币和短期公债替代性要与替代性这种情况与前述短期公债增加效基相长期公债增加扩了从而降低了愿收益率其效应是扩张性;二是长期公债替代性与非货币和短期公债替代性这长期公债供给增加即味着供给增加价格(股价)下降导致愿收益率上升其效应是紧缩性。

托宾通论证认前种情况更合现实因而发行长期公债效应也是扩张。

既然两种公债效应都是扩张那么公债结构调整济效应就取二者与替代性比较。

托宾认长期公债替代性要短期公债替代性因而用短期公债替代长期公债所产生效应是扩张性理用短期公债替代活期公债(b即货币)所产生效应则是紧缩性。

三、公债管理政策有效性争论沿用托宾开创组合分析方法以许多济学都探公债管理政策有效性付出了艰苦努力但所得出结论却并非完全致。

斯科特(R965)对金融产流动性进行研究得出公债平期限变化能够定程上释金融市场长短期利率波动。

但是莫迪利亚尼和萨奇(gl967)根据他们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却发现公债期限调整对美国当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影响是非常有限。

弗里德曼(978)托宾等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分析公债效应组合平衡模型(rlbll)论证了如调换公债与实物替代性比调换前更差那么这样公债管理操作则可以促进实物增加从而导致“挤入效应”(rg)。

他研究实质上是将托宾理论进步实证化、模型化结论也与者不谋而合。

罗里(VVRl979)则从另角建立了公债管理政策研究模型。

他将马科维茨产组合效用化思想和夏普产定价模型多种证券衡定方法应用公债管理组合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公债管理对实物影响取方差和各种公债与协方差。

组合方差与协方差越投风险越投者降低风险就会减少对下降直接降低了托宾q值从而对济产生紧缩效应

政府可通计算特定济条件下方差和各种公债与协方差确定不公债结构调整方案根据要选择扩张性债管理政策、紧缩性债管理政策和性债管理政策

0世纪90年代以济学研究公债管理政策加入了越越复杂统计方法以精确计算公债管理对金融变量(如利率)和实物济变量(如济增长)影响。

gll和r(99)建立了产组合条件方差—协方差模型并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估算。

组合调整隔取投者观他们首先根据整考期季数据和月数据进行了测算。

其次实践某上进行组合调整依据并不是整考期产收益状况而是前历史数据因gll和r又采用了移动样历史数据测算法。

历史数据并不是投者进行组合惟依据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产市场价格反映了现投者所能获得所有信息“投者信息集不仅包括政府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公债管理政策等济政策重调整等‘合理信息’还包括与市场基础价值无关谣言等‘噪声’”。

更贴近现实他们采用了华尔街市场期权报价作投者对市场预期真实反映。

测算二者发现美国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公债期限结构调整济效应不仅而且还不稳定这结论随着测算方法逐渐现实化和复杂化表现尤甚。

ll和rr(996)以研究也得到了与类似结论。

几乎与弗里德曼(99)针锋相对地批判了gll等人观。

他认即使完全按照gll等人结论——增加%长期债券提高市场利率0076%“以美国现存公债余额调整幅公债期限结构对利率影响也不是到可以忽略不计。

”然弗里德曼将Rl(98)理论与美国计量济模型相结合得出了美国债管理政策无论对金融市场长短期利率还是对产出、形成等实物济要素都产生了重影响。

几乎与公债管理政策组合方法发展以卢卡斯首济学将理性预期和致性问题引入到公债管理公债管理政策开辟了新方法。

卢卡斯和斯托基(983)认政府行合不致性条件下如政府预先并不做任何承诺那么定期公债期限结构调整将可能实现包括既定承诺优政策

但是如政府事先已作公开承诺或者政策身即是外生变量也就是说市场是完善(市场信息可完全共享)那么政策有效性结则不成立。

lv和G(990)则通实证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

r等人(987)和B(988)将理性预期和致性理论应用名义债券和指数化债券分析;B(990)将致性问题用分析公债币种结构;Brk(997)则将该理论运用公债所有者结构分析。

他们得出了与卢卡斯等人相似结论即政府进行公债管理都会遇到致性问题即缺少充分承诺情况下上述诸种公债结构调整政策会趋无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