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探讨

摘要:世界锑都冷水江市作为一座典型的工矿城市,凭借铜铁、有色、煤电、煤化、建材五大优势产业体系,经济实力不断扩张。

但是其发展以大量消耗能源、严重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且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科学合理设置工业经济发展目标,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二元结构的转换。

关键词:科学发展现;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1 冷水江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优势      (1)工业化进程的特征;冷水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不二选择。

冷水江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以2007年为例,这年,冷水江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19.5亿元,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6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67.6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增长12.8%;这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68.8:26.5,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就业结构为16:46:38,轻重工业的比例为1:150,城镇化水平达到70%,对照上述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五个指标均已达到或略高于工业化后期的水平,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向稳定增长阶段的过渡时期。

这就要求从单纯追求总量扩张向追求总量扩张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原有的建立在资源消耗基础上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取得新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唯一的选择了。

(2)四十年工业发展成就:冷水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厚实基础。

从1969年建市以来,国家在冷水江大量投资兴建能源、原材料工业企业,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钢铁、有色、煤电、煤化、建材新的五大优势产业体系,同时也拥有一个在全省、全国都叫得响当当的企业群体,闪星锑业是全球锑品行业的“龙头老大”,锑产品冶炼和研发技术居世界绝对领先地位,“闪星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闪星牌三氧化二锑”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冷钢集团2005年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2006年成为全国30家最具成长性企业之一;建设中的冷水江天宝30万吨紧固件厂生产设计规模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大唐华银金竹山电厂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厂等等,这些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流砥柱。

(3)资源型城市转型新政策:冷水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良好机遇。

2007年1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等五条具体举措。

政策含量很高。

2009年3月,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冷水江是其中之一,每年可获得国家7100万元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

这无疑是冷水江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又一次大好机遇。

2 冷水江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突出。

先看污染问题。

以2007年为例,冷水江市4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全省103家重点排污单位中的6家(娄底市共8家),加上娄底市属的6家重点排污单位,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非常大:年废水排放总量7000多万吨(占娄底市的61%),年废气排放总量230多亿标立方米(占娄底市的41%),年固体废物产生量200多万吨(占娄底市的54%),由于长期“抽血”式的矿产开采,一些采矿区已经满目疮痍,其直接后果是:地面环境严重污染,河流水质严重恶化,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经常浓烟滚滚,尘土飞扬,“锑都”成了典型的“雾都”“灰都”,土地大气环境质量常年处于三级甚至劣于三级;土地塌陷,房屋开裂,农田受损,大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流於积,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砷碱渣污染导致大量肿瘤癌症病的发生,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

群众抱怨:现在房子新了,钞票多了,但水脏了,病也多了。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再看高能耗的问题。

冷钢、大唐华银电力、三A化工等著名企业,都是要靠以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为主。

冷水江的煤炭资源够丰富的了,可是在数量、在煤质上还够不着这些大企业所需量的三分之一!在1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耗能综合总量为1万吨以上标煤的企业有11家,年耗能源综合总量为五千至一万吨标煤的企业有8家。

2006年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虽然下降幅度达13.47%,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5倍,湖南省平均水平的2.28倍。

(2)城市规划落伍,“城市病”严重。

冷水江城市化水平固然很高了,达到了70%,可是她却不是科学的城市化,而是病态的城市化

一是就业和社会保障滞后。

工业化工程中,过分注重城镇人口数量上的城市化,而忽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以后还没真正享有城市化后的权利和义务,和城市人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主要的表现在“见物不见人”。

城市化的“化”不突出,“化”的成效不明显。

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体现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从而造成“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化无着落,成了一批“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

而促进“两转”的相应体制创新、体制改革,则明显滞后。

加上企业改制后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和社会闲散人员,两支庞大的队伍加在一起,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极大潜在因素。

二是规划滞后、规划水平低。

道路狭窄难以拓宽,房屋间距狭窄,各种线路乱搭乱靠,市政建设老是停留在挖了再填填了再挖的循环往复中,街头只要稍微有些许小事立刻就会导致交通拥堵,人员蜂拥。

要是有消防或疾病急救事件发生,则消防或救护车也往往无法急救。

(3)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

①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所占比重太大,轻工业规模偏小。

2008年,冷水江市轻重工业比重为1:19,在1169户工业企业中,轻纺企业仅3户。

工业产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左右。

②资源型产业与现代技术型产业比例严重失调。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资源型初级加工产业仍然是该市工业经济的主体成分,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少,成为制约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虽然市委、政府下大力气抓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新建了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但由于绝大部分处在建设前期,尚未达产达标,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速度比较慢。

一是科研机构少。

二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全市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新产品开发科技经费6000万,仅占同期销售收入400亿元的0.5%左右。

三是技术人才溃乏。

受机制、待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步入了人才留不住、引不进、训不起的恶性循环。

有些企业,学习或掌握主导产品专业技术的人才是空白,如陶瓷合金有限公司和陶瓷工具厂没有一名正规院校学习粉末冶金专业的毕业生;建设机械工业总公司生产的预应力锚具,有发展前景,但该公司也没有一名机械专业正规院校的毕业生,导致产品加工、检测重要环节上只能凭直觉和经验,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合格率低。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