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有效课堂讨论探讨

【摘 要】有效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口头交际流利性的重要方式,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状况的一个重要渠道。了解课堂讨论的内涵,把握课堂讨论的要素,发挥好教师课堂讨论中的组织者作用,是保证课堂讨论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有效课堂讨论 口头交际流利性 组织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59—03。

一 引言。

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讲解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语言知识为主的模式不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开始转向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即在特定语境下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讨论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开讨论活动,例如辩论角色扮演等等。在讨论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对教师而言,组织讨论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讨论中的种种表现,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如何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却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如果不能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笔者就如何开展有效课堂讨论进行了反思。

二 有效讨论

1.内涵。

英语学习中,用讨论的方式交流意见和观点是练习口语的一种自然有效的形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环节。从广义上讲,讨论不仅仅包括“提问—回答”这种最简单的形式,还包括“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以及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同时所进行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语言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目标。讨论亦是如此,通过讨论无论是解决一个问题,探讨某种思想或者提出一些建议,共同之处都是在完成某个特定的目标,在完成某个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参与讨论的成员可以从讨论中获得新的信息。

清楚了讨论的内涵之后,再来看有效课堂讨论。有效课堂讨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生参与度和讨论活动的质量。首先,学生的参与度要高,即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而不是只有少数几名学生在说;讨论的质量主要是指在讨论活动中,即使那些暂时没有说话的学生也是在很专注地听讲话者发言,并且会对发言者的观点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幽默或者严肃等情感做出适时的回应,同时发言者所讲的内容也不是三言两语的敷衍之词。

2.要素。

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活动的质量,有效课堂讨论主要有三个要素:讨论的目的、讨论话题讨论的组织。

第一,要在课堂上展开有效讨论,必须赋予讨论某种特定的目的,即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某项任务,达到某种目的。讨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学生才会在讨论中更有方向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推断、评价以及综合能力。

第二,讨论话题讨论话题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会说“我没什么好说的”或者“我不知道说什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发言,或者发言的学生简单几句敷衍了事,达不到讨论的预期效果。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样的状况多半是由讨论话题导致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讨论中获得的乐趣或者愉悦感。关于讨论话题,通常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话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种则认为话题越新奇,对学生越有吸引力。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实际上,如果讨论话题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或者话题难度过高、过于复杂或者抽象,学生讨论开始之前就会产生焦虑感或者挫败感,不利于讨论的继续;如果话题过于简单或者乏味无聊则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快就会因厌倦停止讨论。因此,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话题的选择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也是检验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挑战。在选择讨论话题的时候,既要保证话题的趣味性,又要保证话题的深度,还要保证话题学生的吸引力,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把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由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所决定,只有选择了能激发教学对象思考的动力和表达愿望的话题,才能为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提供一个重要保障。此外,对于讨论话题的难度,如果是课堂上即兴的讨论,可以适当降低话题的难度,以便学生可以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果是布置给学生课下的讨论任务并且在下一次课检查时,可以选择对学生而言更有挑战性的话题,要求学生课下利用各种资源去查询信息、搜集资料,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第三,讨论的组织。这个方面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作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在讨论之前简洁明了地向学生说明讨论的内容以及一些讨论技能,例如,在讨论中注意小组成员话语量的平衡,彼此之间的尊重以及控制讲话音量避免影响到其他小组的讨论等等,教师在说明时最好也用目的语,如果教学对象目的语的水平尚未达到能够理解讨论说明的要求,为节省时间,教师也可适当使用母语来解释。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为学生创造最佳的练习环境,例如,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文本资料、图片、视频、音频甚至各种可能在讨论活动中用到的道具,利用各种模态符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第四,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发挥好调节者的作用。例如,有的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偏离原来的主题,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地参与进来,向学生提供一些新的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如果发现学生讨论中使用母语时,要及时提醒;当学生讨论中出现一些严重影响意义表达的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地予以纠正。

第五,教师要对学生讨论做出评价。评价是讨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例如,教师可以比较各个小组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指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的建议,教师也可以专门留出时间让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然后让学生互评。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教师不能毫无原则不加区别地赞同学生的做法,教师要明确地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3.课堂讨论活动形式。

课堂讨论活动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头脑风暴活动辩论角色扮演等。头脑风暴活动是外语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讨论活动。其中解释图片、视频或者音频是最常见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从报纸杂志或者网络上选择一些图片,例如漫画或者广告图片,或者选择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予以评价。

辩论是一种适合在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学对象中开展的讨论活动。在水平较低的学生中开展辩论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说辩题受限以及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组织辩论首先是选好辩题,避免采用容易引起激烈对抗和辩驳的辩题,这样容易导致辩论失去控制;其次是辩论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辩论的规则和要求。第三是辩论分组。分组主要是取决于辩题的类型,如果辩题属于多项选择型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观点分组;如果辩题是类似“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应该被废除VS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应该被废除”这种正反型,可以根据辩论的立场将学生任意分组,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支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应该被废除,另一组支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使部分学生辩论中不得不支持自己原本反对的观点,这样的情况下,这部分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发现这种观点的合理之处,但是,如果有的学生对某个立场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教师也不要强制学生接受,因为教师那样做会使学生讨论产生反感,导致辩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角色扮演是一种更具创意和趣味性的讨论活动学生角色扮演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角色扮演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设定一个特定的情景,情景中有几个人物角色,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和人物角色创作一个限时的短剧,人物的名字、故事情节以及台词都由学生自己创作,然后再把短剧表演出来,创作过程要求学生英语进行讨论。第二种类型则是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台词并把故事表演出来,这一种类型比第一种难度略小。但是无论哪种类型,教师设定的情景或者选择的故事,都要经过认真地选择,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并获得一定的信息。

当然,除了上述几种,讨论还有很多具体的活动形式值得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三 小结。

大学英语教学中,讨论虽然一直是一种最常见的互动形式,但是如何保证其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却是困扰广大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难题,作者从讨论的内涵、有效课堂讨论的要素以及三类课堂讨论活动的角度做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增强其语言交际能力,有效的课堂讨论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需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

〔责任编辑:林劲〕。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