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的“命”说解析

杨秀英 盖清霞摘要《〈张丞传〉叙》是韩愈安史乱死守睢阳城张巡、许远辩诬作。

有段话对理张巡思想和性格至关重要“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他临终前部下所说“死命也。

”郭“张巡准备牺牲以‘命安慰部下表示他满怀悲愤

”结合张巡生平事迹、胸襟怀抱及临终前表现看笔者认处释义欠妥。

从儒天命观对世影响及张巡临终表现说张巡言“命”并非悲愤

关键词张巡;《〈张丞传〉叙》; 韩愈;郭锡良图分类09献标识码编00606X(0)000000《〈张丞传〉叙》是韩愈安史乱死守睢阳城张巡、许远辩诬作。

韩愈对各种流言蜚语进行了严正驳斥赞扬了张、许历史功绩对当唐王朝削平藩镇维护统也起了积极作用。

有段话对理张巡思想和性格至关重要“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他临终前部下所说“死命也。

”郭“张巡准备牺牲以‘命安慰部下表示他满怀悲愤

”结合张巡生平事迹、胸襟怀抱及临终前表现看笔者认处释义欠妥。

张巡《旧唐》、《新唐》都有传被列入忠义士。

史记张巡既是武全才又是重义尚气豪侠士。

他有超世志旷世才却生逢乱世无力回天。

他被困孤城四面楚歌却顽强作战死而无悔。

张巡是忠君不贰义薄云天人。

他忠表现临危不惧死守雎阳。

被围困数月不知玄宗生死外无援兵缺粮草仍坚守城池还多次说叛贼降将对朝廷忠心不二。

城池即将攻陷际仍向西朝玄宗方向叩拜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

臣虽鬼誓与贼厉以答明恩。

”其忠君可以说达到了“事君能致其身”将生死置外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已。

城陷被缚他仍骂贼不止称己是“君父死”可见其深受封建正统忠君思想影响。

他义由外交困城食人且尽杀爱妾给将士吃可见斑。

尽管以当今思想观看张巡举有些惨无人道但那把女人当做男人附庸代危急刻能让士兵“食其所爱肉”也颇有些义凛然了。

城陷被缚逆贼张巡气节所折虽打算放了他但迫其义爱而不敢留。

从其生平事迹看张巡是兼具韬武略全才有勇有谋。

可以说是集关羽忠义张飞勇猛诸葛亮智慧身人物。

他“草人借箭”堪与诸葛亮“草船借箭”相媲美。

《新唐》记张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

”“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人长者不与庸俗合人叵知也。

”这样位有超迈气志士仁人慷慨赴死安慰悲痛部下说“汝勿怖死命也。

”其人其言是满怀悲愤还是泰然处?这还要结合张巡胸襟怀抱看。

这句话反映了张巡作封建士夫生死观。

张巡是进士出身博通群。

称“不三遍终身不忘。

”唐代科举考试标准教材是儒儒思想对张巡影响深入骨髓。

即以《论语》说其论及与张巡所言“命”相说法有8处。

例如“死生有命富贵天。

”“不知命无以君子也。

”《论语》所言“命”、“天命”(3处)、“天”(6处)可以结合起考察君子是“知天命”、“畏天命孔子就称“五十而知天命”。

台湾学者傅佩荣认般而言“天命”包含两思叫做命运二叫做使命。

人活世上有命运安排……所有遭遇都属命运并非人所能控制。

孔子所谓“知天命”显然是指“使命”而言。

知识分子所以会有使命感是因他们了世界如何运作看到局势纷乱知道如何才能让国走上轨道他这种了就构成种责任感。

孔子生命遇到危险候都毫不犹豫地把“天”抬出等是宣布他信仰。

例如子畏匡曾称“天丧斯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心“天”永远不是单纯然界而是代表人类生命。

孔子心有他对“天”信仰所以知道己生命要对天责。

②命运也天因切都天所以它也属天命围。

命运比较偏重对然生命操纵这面使命则偏重提醒己发展精神价值这面。

③所谓“命”正如宋代儒朱熹回答弟子提问所说“命者天理流行付与万物谓也。

……万物受命天以生而得其理体故仁义礼智德根心而性其既生也则随其气运故废兴厚薄变惟所遇而莫逃。

”钱穆先生说“今特当者命有废兴厚薄。

故国人遇衰世乱世仍能奋发向上变知有常乃所谓知命。

非安衰乱谓知命。

”④可见儒所谓“命”并非消极迷信说而是指人特定空环境下别无选择境遇即便处衰乱世人仍当尽其分奋发向上积极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这对封建士夫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巡行动可以说是极说明。

他遭遇安史乱寡不敌众形势下仍顽强作战且多次力挽狂澜有力抵御了贼兵进攻。

睢阳被困数月粮尽士兵罗雀掘鼠以食。

到了城“食人且将尽”他已做了赴死准备真正做到了“事君能致其身。

”正是因他对生死豁达和超越才能超出常人情面对涕泪横流部下从容说道“汝勿怖死命也。

张巡临终前表现也反映了他对“命”安若素。

《〈张丞传〉叙》记“巡就戮颜色不变阳阳如平常。

”即张巡就义神色不变与平常样若无其事。

唯有参悟了生死视死如归才能处变不惊毫不表现得如平静。

张巡真满怀悲愤怎能做到脸色从容如平日呢?从儒天命观对世影响及张巡临终表现说张巡言“命”并非悲愤

这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义凛然精神气概才合史记张巡形象。

笔者无拔高张巡结合其生平性格、胸襟怀抱及临终前表现看张巡所言“命”释“悲愤”说有些牵强。

处释“张巡生死处泰然淡定从容。

”似乎更合情合理。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是部高质量著作被许多高校选作教材发行量影响面广。

但密疏处所难免。

笔者教学程发现其疑问处不揣浅陋提出商榷以就正方。

参考献[]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商印馆00[](晋)刘昫等撰《旧唐》华局975[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华局975[]金良年《论语译》上海古籍出版社003[5]傅佩荣 郭齐勇 孔祥林著《孔子九讲》华局008[6]傅佩荣著《傅佩荣细说孔子》上海三店007[7]钱穆著《宋代理学三随劄》生活 新知 三店00①傅佩荣 郭齐勇 孔祥林著《孔子九讲》华局008②傅佩荣 郭齐勇 孔祥林著《孔子九讲》华局008③傅佩荣著《傅佩荣细说孔子》59上海三店007④钱穆著《宋代理学三随劄》生活 新知 三店00 相关热词 析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