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下方显责任本色] 银兰本色貂显老吗

2007年7月以来,重庆市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在这次百年不遇大暴雨洪灾中,重庆媒体由自发到自觉,将“责任传媒”的理念渗透到抗洪抢险报道中。

自觉快速反应:从数量到质量      重庆媒体对突然来袭的特大暴雨作出了快速反应:所有报纸均在暴雨来袭(7月17日)第2天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一突发事件,除《重庆日报》外,都在第2天的报道中开设了专版,用大量版面暴雨袭城进行了全面报道,平均开设8个专版

重庆商报》一口气做了19个专版,占当天所有版面47.5%,占当天新闻版面的79.2%,从现场数据到灾情聚焦,从干道、轻轨到火车站,从主城到渝北、北碚、大渡口、巴南,从灾情现场到影响、反思,详尽报道重庆灾情况,尤其是重点报道了大量市民自觉互助的感人场景。

在“反思”版中,商报透过现象,对“水漫山城”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专家分析和他城经验。

能在第一时间内有如此大规模的策划和报道,反映出重庆媒体在经历了去年抗旱报道之后,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够自己做出判断,并自觉进行报道,逐渐表现出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难的驾驭能力。

连续作战:从灾情灾后      重庆媒体对这次百年不遇大暴雨洪灾报道,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进行了持续的深入报道,7月18日、19日、20日,21日连续4天,各报均能维持在3个版面以上。

7月21日,各报对于抗击大暴雨报道版面均占总版面的25%以上,表现了重庆媒体对重大事件持续的关注度。

在具体的报道内容上,重庆媒体不只满足于对灾情的再现,而是把关注点迅速转移到抢险、援助、灾后重建中来。

专版名称来看,《重庆日报》在灾情出现后第三天把专版名称确定为《抗击百年不遇大暴雨》,重在“抗击”;《重庆商报》从暴雨第二天就开设了《抗击暴雨洪灾》的专版,确立了报道基调――抗灾;《重庆晨报》推出《抗洪救灾众志成城》专版,重在抗洪救灾;《重庆晚报》在灾情初期推出专版《百年暴雨袭巴渝》,7月21日起改变基调,推出专版《众志成城抗灾重建》,把报道的重点由受灾现场转移到灾后重建中来。

从头版头条标题来看,重庆媒体报道角度经历了一个由现象到行动的转变过程,7月18日,媒体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特大暴雨百年一遇”,头版头条该报道集中度达60%;7月19日,除《重庆晚报》继续报道暴雨造成的人员伤亡外,媒体的头版头条均选择了关于抢险救灾的新闻。

重庆媒体在这次抗击暴雨报道中,凸显了其责任本色

立体出击:从形式到内容      重庆媒体以平时积累的丰富经验,应对这次百年不遇大暴雨洪灾报道,从形式到内容均呈现出立体宣传效果。

从形式上,一方面,头版、内版、专版相互补充阐释,在暴雨袭主城的几天内,重庆综合日报的头版几乎都让渡于此,在突出报眼、强调头条,强化主图的三重功效下,重庆都市报头版风格各异,皆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一方面。

图片、图示、文字相得益彰,各报均从视觉营造着手,每天推出最具冲击力的照片。

从内容上,事无巨细,从细节人手,详细报道了市委市政府对抗洪抢险的整体部署、暴雨袭城情况,受灾情况、抗洪抢险情况、灾后重建工作。

从政府行为到百姓生活,从宏观政策到施救细节,营造了一个灾难面前人性化、立体化的重庆

关注百姓:从平民到英雄      重庆媒体对这次百年不遇大暴雨洪灾报道洪灾本身外,更多地把镜头对准百姓,寻找灾前、灾中、灾后的普通百姓,报道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战胜暴雨洪水的事迹。

洪灾中涌现出无数自觉助人、满腔热情投入抗洪抢险灾后重建的无名英雄,反映出经过去年百年不遇大旱的考验,重庆市民渐具成熟,逐渐培养了与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做斗争的意识和能力,也反映出直辖以来重庆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重大报道:强调组织纪律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7月21日-股日,看望了重庆受灾群众,看望慰问了参加抗洪救灾的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

重庆媒体对总书记的关怀给予了高度重视,分别于7月23、24日进行了报道报道规格上,全部都在头版以通栏标题、半版主图形式出现,内版头条配图对新华社的稿件予以全文转载。

既表现出重庆媒体对总书记视察重庆报道的重视,亦表现出重庆媒体在重大报道中体现出的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