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肺部机会性感染

【摘要】 目的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AIDS)肺合并症的认识。方法 对收治的5例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IDS患者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咳嗽、消瘦为主要症状体征,并发肺结核3例,间质性肺炎2例,经治疗好转1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肺部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对高危人群发生的肺部机会性感染应警惕AIDS,并及时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感染诊断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据估计全球每天以16000个新感染者的速度在发展,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至2002年底,累积报道HIV/AIDS 40560例,较2001年累积增长32%[1]。无疑地,AIDS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合理治疗及护理工作任重道远。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AIDS肺合并症的认识,现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5 例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岁、27岁、35岁各1例,30岁2例。职业:护士1例、农民1例、待业3例。发病来院首次就诊时间最短4天,最长1年。有冶游史2例,吸、食及静脉注射海洛因史2例。护士患者患有地中海贫血,其丈夫为静脉药瘾者且HIV抗体阳性,否认艾滋病职业暴露史;5例均否认卖血、输血史及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 5例患者中均有不规则发热、咳嗽、明显消瘦症状,伴乏力、盗汗3例,气促2例,慢性腹泻1例,胸痛1例,咽痛2例,停经5个月1例,恶液质1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皮肤黄染1例,皮肤溃疡1例,口腔溃疡1例,四肢皮肤暗红色斑疹1例,口唇紫绀1例,肺部罗音3例。

1.3 实验室检查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例患者的血清HIV抗体阳性,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中心采用蛋白印迹法确认。其它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1例,丙肝抗体阳性2例,WBC4.0×109/L 1例,WBC10×109/L 2例,轻~中度贫血3例,血沉增快3例,大便培养霉菌生长1例,痰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1例,血培养均阴性,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均阴性。

1.4 影像学检查 5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诊断:间质性肺炎2例,肺结核3例。肺结核患者中1例左上、中、下肺呈斑片状阴影,2例两肺呈小片状渗出性病灶混有小结节状病灶,伴空洞1例。间质性肺炎中1例经治疗后病情加重,复查胸部CT示两肺除左下肺野外均呈致密性实变(白肺),呈“毁损肺”外观。

1.5 治疗及预后 以针对各种机会性感染的病因治疗为主。肺结核患者全部给予抗结核治疗,方案为3HRZS(E)/6HR,即前3个月联合用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链霉素(S)或乙胺丁醇(E),后6个月联用H、R;肺炎患者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综合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结果: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呼吸衰竭1例,败血症1例,全身衰竭1例。

2 讨论。

2.1 CD4+细胞在AIDS诊断中的作用 HIV为嗜淋巴细胞的逆转录病毒,其侵入人体后,首先识别CD4+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受损,临床上渐进展为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及AIDS。根据我国1996年修定的HIV/AIDS诊断标准[2],认为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近期(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血清抗体阳性,可诊断艾滋病。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93年规定,凡CD4+细胞0.2×109/L 或14%淋巴细胞总数的HIV感染者,按AIDS病例报告,突出了检测CD4+的重要性。在HIV感染的急性期和无症状期,CD4+细胞≥0.4×109/L,一般无合并症,但进入AIDS期,CD4+细胞(0.2~0.4)×109/L,开始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3]。本组患者因实验室条件受限,无一例行CD4+检查。目前多数基层医院在临床上仍依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血清HIV抗体阳性作出诊断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