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

作为消化内科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 相关研究认为[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消化性溃疡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癌变、幽门梗阻、穿孔、出血等, 消化性溃疡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临床治疗中, 应注重最大程度清除幽门螺杆菌, 进而促进患者溃疡得到愈合, 有效防止溃疡复发[2]。

本研究选取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 每组35例。

对照组男18例, 女17例, 年龄20~74岁, 平均年龄(41.718.0)岁, 病程1个月~ 4.8年, 平均病程(4.30.6)年。

研究组男21例, 女14例, 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42.118.0)岁, 病程1个月~5.9年, 平均病程(4.80.8)年。

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均为阳性。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阿莫西林+甲硝唑+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阿莫西林胶囊1 g/次, 2次/d。

甲硝唑0.4 g, 于三餐后服用, 3次/d。

雷贝拉唑 10 mg/次, 2次/d。

研究组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实施治疗, 左氧氟沙星100 mg/次, 3次/d。

甲硝唑和雷贝拉唑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 1个疗程为7 d,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 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 并且胃镜检查未见瘢痕, 或者溃疡面基本消失, 停药1个月后没有复发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改善, 溃疡面明显缩小, 缩小幅度50%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改善, 溃疡面也没有改善, 甚至有所加重为无效。

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进行评价, 若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为阴性表示清除。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19例显效, 14例有效, 2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4.3%;研究组22例显效, 12有效, 1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7.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幽门螺杆菌清除结果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60.0%, 研究组为97.1%,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胃溃疡两个类型, 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为幽门螺杆菌以及胃酸消化胃黏膜[3]。

消化道溃疡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 其主要机制为清除幽门螺杆菌, 抑制胃酸分泌过多, 进而对胃黏膜进行有效保护[4]。

在国内胃肠病临床治疗过程中, 三联疗法是十分先进的治疗方法, 大多数胃肠疾病均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 进而引发的疾病, 而三联疗法临床中清除幽门螺杆菌十分有效的方法[5]。

若将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 能够保证大多数患者的胃黏膜炎症得到消退。

临床中常应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和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 但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有待明确。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4.3%, 略低于研究组的97.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及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相当, 但后者的清除幽门螺杆菌效果更佳, 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骆国才, 张天辉, 张庆, 等.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4例疗效观察.海南医学, 2014, 25(6):813—815.  [2] 孙泰, 龚涛, 张莉, 等.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菌阳性消化性溃疡30例.中国药业, 2013, 22(15):91—92.  [3] 汪官富, 徐颖鹤, 苏杭, 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9):2074—2076.  [4] 武丽娟, 霍丽娟.序贯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8):998—1002.  [5] 赵丽然, 夏庆, 李玉梅, 等.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3(4):18—19.  [收稿日期:2016—01—27]出处:中国实用医药作者:毛蓓。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