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癌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超声诊断16例肾癌声像图表现,分析超声检查方法。结果 肾脏体积明显增大、局部轮廓隆起、肾外形失去常态11例,肾窦受压变形5例,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区呈实质性不均质回声12例,肿块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4例。结论 超声检查肾癌声像图特征显著,诊断符合率高,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肾癌 临床应用。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之一。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门诊部1996~2007年经超声诊断肾癌16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和分析超声诊断肾癌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16例患者,男15例,女1例,年龄36~65岁,平均49岁。其中10例患者有腰痛、血尿和腹部肿块临床症状,6例是正常健康体检时发现。

使用东芝SSA240 A型超声仪,凸阵探头,频率3.5 MHz,按常规经前腹壁、侧腰部、背部对肾脏进行多切面、多角度反复探查,仔细观察肾脏形态、大小,肾窦回声,肾包膜连续性和完整性,注意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回声强弱及与邻近器官之间的关系。16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证实。

2 结果。

超声检查16例患者中,发现肾癌来自左肾6例, 右肾10例,无双侧发病者。声像图特征:肾脏体积明显增大、局部轮廓隆起、肾外形失去常态11例,肾窦受压变形5例。肿块位于肾上极9例,肾下极4例,累及全肾3例。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区呈实质性不均质回声,边界清晰12例,因病灶内出血、坏死,肿块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集合系统弥散,后方回声衰减4例。肿块直径<3 cm 9例,3~5 cm 5例,>5 cm 2例。

3 讨论。

肾癌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儿童很少发生。大多数始发于肾的一侧,少数为双侧,质地较硬,中心部可因坏死而发生囊性改变,有假包膜,肿瘤细胞主要成分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早期小的肾癌临床上可无症状,易被忽视[1,2]。肾细胞癌主要症状是血尿、腰痛和肿块,多为中晚期症状。发生无痛性肉眼血尿往往是最早的信号,多系肿瘤侵犯肾盏或肾盂所致;腰痛呈持续性钝痛,为肿瘤增大导致肾包膜紧张或肿块压迫腹后壁神经及肌肉所致;肿瘤发展至较大体积时,可在腹部触及肿块。生长在肾的周边部或向外发展的癌肿,出现血尿很晚,甚至不出现血尿临床往往不易被及时发现。肾细胞癌的转移途径主要为血行转移,有侵入肾静脉形成癌栓的明显倾向,继而播散到肺和骨骼,也可沿淋巴管转移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或直接浸润肾周围组织[3—5]。肾癌早期缺少典型症状,致使临床上发现肾癌较晚,超声检查的使用,使肾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变为可能,为患者争取了时间。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