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在解表剂中的应用

【摘要】 自东汉张仲景开始,白芍被广泛的应用解表剂中,与其酸、苦、微寒的性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功效,及与多种药物配伍后形成良好的解表作用密不可分。在方剂学16张主要的解表方剂中,白芍在4张方剂中被运用,在《伤寒论》112方中有33方用白芍

【关键词】 白芍解表剂;药性;归经功效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主要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夏秋季节采挖。用时润透切片。一般生用或酒炒或清炒用。《神农本草经》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和说明,直到梁代陶弘景开始,才分为白芍药和赤芍药两种。[1]。

1 药性、归经功效

《本经》中载白芍:“味苦,平。”《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2]归肝、脾经。《别录》中载白芍“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3]《滇南本草》中载:“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据此我们把白芍功效归纳总结为: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2 适应证。

2.1 肝血亏虚,月经不调。

白芍味酸,能敛肝阴养血,如四物汤中与熟地、当归等同用,治疗肝血亏虚,面色苍白,心悸眩晕,或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2.2 肝脾不和。

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白芍酸能敛肝阴,养肝血柔肝而止痛。与柴胡、当归等配伍,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

2.3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可配伍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等。

2.4 自汗、盗汗。

白芍酸能收敛,有敛汗之功。在桂枝汤中与桂枝配伍应用,敛阴并调和营卫,治疗伤寒表虚证。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