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好莱坞商业模式的中国试验 好莱坞商业模式

由徐静蕾自导自演的以都市白领生活为题材的商业时尚大片《杜拉拉升职记》,自2009年开拍之日起,就利用一系列的娱乐事件炒作赚足了噱头。

2010年4月15日正式上映,首日票房870万元,首周票房4600万元,上映两周票房过亿元,最终以不到2000万元的投资成本博得1.2亿元票房收入,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又一佳话。

而缔造这一票房数字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该片的整合营销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的成功商业模式

因此,认为该片是美国好莱坞商业模式在中国的试验一点也不为过。

植入式广告操作逐渐成熟化      植入式广告的发展与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发展,产品与品牌信息植入电影之中作为好莱坞商业运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由最初的只是导演、编剧与植入式广告公司的纯粹的关系交易,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结构链。

上世纪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随着该产业链的核心――植入式广告代理商的出现,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好莱坞电影及其产业模式在全球扩散,从而电影广告植入全球盛行。

新世纪至今,是植入式广告发展的爆发期。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植入式广告都呈现出井喷趋势。

在国内,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受到电影制片商与广告主的青睐。

《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国内大片里都有植入式广告的影子。

但由于在某些地方确实植入得有些生硬而引起了观众的反感。

之所以留下这样的诟病,不成熟的植入式广告操作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杜拉拉升职记》的制作过程中,拥有16年4A广告经验的DMG娱乐传媒深度参与其中。

DMG在该片植入式广告操作,充分借鉴了好莱坞植入式广告操作的流程。

首先是该片做到了广告植入从剧本开始。

与以往国内植入式广告在剧本成熟之后再植人不同的是,该片早在电影剧本筹划初期,植入广告就被列为其中一项,在剧本创作时各种广告便已按品牌、类别糅进电影情节中。

而这种做法正是效仿好莱坞植入广告运作模式,好处是广告植入更自然,降低了观众对广告的反感度,提升广告影响力。

其次,DMG在植入广告过程中力求“自然”。

影片中,坚持三个原则以保持植入的自然性。

第一,产品与剧情相互融合。

比如王伟在片中的座驾是马自达,白领开车上班是很平常的事,这样植入不会显得生硬。

第二,找到主人公角色、性格、职业与产品的结合点。

比如片中王伟胃痛,杜拉拉为其冲了一杯热腾腾的立顿奶茶。

王伟因背着身子打电话而没看到送茶来的杜拉拉,回身时镜头落在带有商标的茶杯上。

尽管有过于凸显广告产品之嫌,但这种植入似乎也合情合理。

第三,产品对剧情发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比如,海伦因误发了封电子邮件,使得剧情发生了转折。

在拍摄发邮件特写镜头时,举起的某品牌手机也进入观众限中。

正是因为专业广告公司的介入与好莱坞商业模式的结合,《杜拉拉升职记》在上映后获得不错的票房

对于片中的植入式广告,观众也多报以宽容的态度。

在新浪网对该片广告调查中,有3620人参与投票。

其中50.9%的调查者认为影片中可以植入广告,可是需要自然得当。

而认为受不了的调查者只占7.1%。

而对《杜拉拉升职记》、《非诚勿扰》、《大腕》、《疯狂的赛车》中哪部华语电影广告植入让你最舒服的选择中,得票比例分别是:43.1%、25.8%、13.9%、11.4%。

由此可见,观众对于电影里的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宽容。

当然,《杜拉拉升职记》的成功除了得益于观众的宽容外,与其在植入式广告运作较前人更成熟更成功是分不开的。

当然,这里并不是全盘肯定该片植入式广告

毕竟在该片中,有些广告植入还是不尽如人意的。

只能说,与之前的电影相比,该片植入略胜一筹而已。

要想达到好莱坞的水平,后来者还要下很大的工夫才可以。

利用娱乐营销的“轰炸式宣传”      注重商业营销和拓宽辅助市场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的两翼。

有了这两翼,好莱坞电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独占鳌头。

之所以重视商业营销,是因为好莱坞的高票房主要归功于前期成功的营销策划。

好莱坞如此重视拓宽辅助市场与其特别的收入模式是分不开的。

好莱坞电影票房收入在整个电影收入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来自票房以外的版权交易等辅助市场的收入。

这与我国的电影收入构成是不同的。

在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占到整个电影收入的90%。

好莱坞电影商业营销主要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市场调研、媒体广告和效果跟踪。

而《杜拉拉升职记》的前期营销

却像在进行一次整合的娱乐营销事件。

与目前国内电影仅在影片上映前一两个月进行集中而密集的新闻轰炸不同的是,《杜拉拉升职记》早在影片拍摄之初,中影营销就已介入推广策划。

据中影营销策划分公司总经理蒋德富介绍,从2009年影片开拍到上映,几乎每个月都会推出一到两个新鲜话题,为影片热度持续保温,而这些话题所派生出的新闻点数量,也随着日益临近的上映日期呈现出爆炸式的上升趋势。

《杜拉拉升职记》制造了7大话题:徐黄恋、激情戏、办公室、恋情、职场、潜规则、植入广告、杜拉拉

据中影营销提供的数据,《杜拉拉升职记》仅在影片前期宣传中,围绕这7大话题派生出的影片相关消息,有效覆盖了超过10种媒体渠道,超过500家媒体对该片进行了报道,覆盖受众超过3亿人次。

而在媒体投放上,《杜拉拉升职记》也下足了工夫。

该片的宣传以网络、电视媒体宣传为主,依托报纸、杂志等传统平面媒体,同时辅以大规模的硬广告投放。

《杜拉拉升职记》的宣传真正做到了全媒体、全受众群的覆盖。

此外,影片的硬广告投放也十分惹眼。

从飞机、火车、公交、地铁到站台广告、城市大屏,《杜拉拉升职记》的硬广告覆盖范围几乎囊括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大规模覆盖影片广告的目的就是“希望让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都能看到杜拉拉的影子”。

值得注意的是,《杜拉拉升职记》在上映不久票房破亿后,徐静蕾制作杂酱面感谢团队。

而选在五一小长假之前利用该事件再度引起观众对影片的注意。

不仅是徐静蕾“有心”,更是该片营销的又一亮点。

据悉在小长假三天里,《杜拉拉升职记》收获1500万元票房

影片开拍就持续不断制造热议话题,到全媒体广告的“狂轰乱炸”,再到上映后“杂酱面感谢团队”赚足注意力,《杜拉拉升职记》在商业营销上屡有创意。

尽管没有照搬好莱坞商业营销的模式,但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娱乐营销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拓宽辅助市场有待加强      好莱坞影片回收成本和盈利的模式中,电影院是第一个市场,其他的音像制品、付费节目频道、网络电影、辛迪加组织、游戏开发、图书漫画、卡通玩具、主题公园等可以称为辅助市场或者第二市场。

而今的电影被电视、录像、光盘、数码及多媒体簇拥,使好莱坞电影产业从辅助市场获得的收入份额明显增加了。

徐静蕾在这方面小试牛刀。

她在淘宝商城的“老徐的生活百态”店铺开张迎客。

在该网店里主要销售一些在片中出现的项链饰品。

但仅此一招,想与好莱坞的辅助市场媲美,确实显得太单薄了。

因为国内与国外诸多政策法规、传统等的差异,国内电影收入主要依靠票房等客观因素,国内电影本身在拓宽辅助市场上并没有成功案例。

总体说来,《杜拉拉升职记》这块好莱坞商业模式的试验田基本上是成功的,至少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电影运作模式。

片中植入式广告的操作和全程娱乐性的商业营销手段,还是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时尚的商业大片。

有人认为它完全是一部广告片,笔者不能完全赞同。

在这个娱乐经济时代,能把植入式广告拍成这样还是值得赞赏的。

参考文献:   1、汤莉萍殷瑜殷俊:《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21世纪文化产业前沿丛书》,2006年6月版   2、薛敏芝:《植入式广告的国际运营及国内发展趋势》[J],《中国广告》,2007年第9期。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