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的把握――思维】 把握思维的奥妙

王志论道(之六)   思维对话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对话的背后是人的思维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如果我一旦停止思想,则纵然我所想像的其余事物都真实地存在,我也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我存在。

”      电视面对面”以访谈作为传播的主要内容和方式,这使得电视机前的电视观众对电视面对面”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电视访谈,与之相对应,对话场也成为电视面对面”中场的主要体现,人际交往场与大众传播场在对话场中交汇,因此笔者想着重论述如何在实践中来营造电视面对面”的对话场。

我和你是对话场的主体,我和你对话过程是生命个体思维、情感交融的过程,而对话的双方既扮演着各自的社会角色或职业角色,同时也呈现作为传播主体的个性,因此笔者将以电视新闻人物专访节目“面对面”为分析个案,从思维、情感、角色、个性等角度来谈论对话场中度的把握,此外质疑是笔者在电视面对面”中形成的对话风格,因此也在此一并进行了论述。

对话场中的隐性因素――思维   思维对话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对话的背后是人的思维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如果我一旦停止思想,则纵然我所想像的其余事物都真实地存在,我也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我存在。

”{1}   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这是笛卡儿认为的人的本质特征。

人类不像动物那样不假思索地对别人的行动做出简单反应。

他们非常小心地考虑自己在对什么做出反应,规划自己如何做出反应,甚至在做出反应之前先在大脑中排练它们。

就是说,人在做出反应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到自己行动的后果,别人的思想和意向,还能考虑周围的环境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动物能感知却“不会思考。

它不会使自己处于它所造成的地位上;事实上它不会设身处地地说:‘他若以这样一种方式行动,我就将这样行动’”{2}。

对话理论家戴维・勃姆分析了人类思维运动的过程,就像是一套非常深奥微妙的反射体系,它由条件反射搜寻反射所组成。

条件反射即重复经常发生的事件,我们日常的很多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过程,比如人际交往中的“常识”,如果对方说“你好”,你也会立即回答“你好”,如果有人询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也会立即告诉他,这是一种反射;但当别人问你更困难的问题时,大脑就会在记忆中搜寻答案,这就建立了一种搜寻反射

条件反射是自然而然的,随意流露的,轻松的,条件反射是人类在社会化的交往中逐渐养成的下意识的思维习惯。

搜寻反射则是刻意而为的,经过搜寻或者过滤的,搜寻反射是人类能意识到的思维过程,这就类似于思维运动中的两极。

思维运动的过程是在两种反射状态之间的游走,在交往的过程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思维不可能一直处于某一极:只有条件反射,思维变得简单松弛,而只有搜寻反射,思维变得紧张复杂,记者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思维状态,也要注意调整采访对象的思维状态,让思维过程张弛有度。

2003年非典时期,我对走马上任的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进行了采访,采访中记者提出的都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就是关于当时北京的医院是否能收治所有的非典患者或疑似病人,以阻止非典的传染。

采访的片断如下:   记者:医疗条件本身,有一个估计让我们非常不乐观,他们觉得北京现有的医疗条件,能够接受感染病人的底线就是6000人?   王岐山:你说的是医疗资源吧。

记者:对。

王岐山:这个数字我们现在做了一些推算,唯物论者应该承认有底线,我们也在做观察,密切的观察,我觉得现在还需要,我再观察两天到三天。

记者:但是我们做最坏的打算,如果人数继续增加,真的达到6000人的时候,北京市有没有能力,收治所有被感染的非典病人?   王岐山:我相信到那时候,也会有(办法)。

我们的紧急调度能力强极了,我们上千张床位的医院,有30多个。

这叫到什么时候,就说什么话吧。

这不是透明度的问题,这是对社会的责任感问题。

我们政治家也好、专家也好,不能整天跟市民发布,或者对老百姓发布那种万一,那是不负责任的,科学精神说实在的,是讲概率的。

――以上节选自《王岐山:军中无戏言》   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王岐山并没有立即回答提问,他沉默了一下,稍加思索之后,他将记者的提问转换成了“你说的是医疗资源吧”。

这是他的思维进行搜寻反射后的结果,我当即回答“是”,这是我的思维进行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医疗资源”对王岐山来说是比“收治能力”更容易一些的话题,他的思维进入条件反射过程,他的回答结束之后,我又重新提起了北京医院“收治能力”的问题,他的思维重新进入紧张状态,开始搜寻反射

这样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思维张弛有度,保证了谈话的节奏感和紧张度。

注释: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69页   {2}[美]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第65页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