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干和奋斗成就梦想

何青芳。

12月6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共同策划拍摄的主旋律影片闽宁镇》首映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该片被中宣部和国家电影局列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

影片讲述了在宁夏扶贫移民搬迁过程中,来自西海固贫困地区的移民宁夏当地干部以及福建援宁干部团结一心,肝胆相照,患难与共,在贺兰山下的戈壁滩艰苦奋斗,共同建设起闽宁镇的感人故事。

作为一部展示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影视作品,影片用真实的镜头、温情的视角、质朴的演绎,还原了闽宁镇从无到有,从昔日“干沙滩”到今天“金沙滩”20多年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很多值得铭记的时间节点,真实反映了移民搬迁的历史风貌。尤其是影片呈现出的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真实场景,以及宁夏干部群众和福建援宁干部为追求美好生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苦干实干的创业精神,引发了宁夏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议。

不少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宁夏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宁夏干部群众既是观影者,也是亲历者。影片的真实性让人对这段发展历程的认知更加清晰,影片帶给每个人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海固和贫困群众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感激。

影片展现出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事件真实感人,而影片中展现的闽宁镇的“首批移民”为了摆脱贫困,不畏艰辛,苦干实干加油干的精神更是令人动容。“当我看到移民背着自己仅有的那点家当,带着‘此一别是他乡的心情离开家乡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和20多年前我离开家乡的情景一模一样。”1991年移民闽宁镇,如今已是闽宁镇原隆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升告诉记者。

闽宁镇,和王升有着同样感受的村民还有很多。提起最初到闽宁镇的情景,村民们还历历在目。那时闽宁镇还叫闽宁村,面对眼前的戈壁滩,村民们也曾怀疑过,退缩过,然而靠着对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无比信赖,靠着想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一路走来,其中建新家园的艰辛和家园建成的喜悦难以忘怀,再回首,依旧热泪盈眶。那时候,他们谁也不曾想到,闽宁镇会有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面貌。

事实胜于雄辩。2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闽宁协作模式的推动下,在移民群众的苦干实干奋力拼搏下,闽宁村从荒芜之地发展成为常住居民6万余人的闽宁镇,人均收入增加了20倍,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人事处处长张继业看来,影片闽宁镇的发展历程,让他记忆深刻,影片折射出的宁夏干部群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甘于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他感到振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闽宁镇发生了三大变化,从过去的干沙滩变成今天的金沙滩,从过去的闽宁村变成今天的闽宁镇,从过去的穷日子变成现在的富日子。而闽宁协作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例,也为世界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1996年,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统一部署,并作出一项战略性决策:东南沿海10个较发达的省市,帮扶西部10个较为贫困的省区。其中,福建省被指定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承担起了对口帮扶宁夏的任务,闽宁协作拉开序幕。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被当地的贫困状态所震撼,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重点实施“移民吊庄”工程,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闽宁村的设想。

20多年来,闽宁协作从未间断,协作领域和范围更加广泛,惠及宁夏很多贫困地区和众多贫困群众。如今,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起名的“闽宁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兴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小城镇,闽宁镇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成为对口扶贫协作闽宁模式”的一个样板,是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一个缩影。

影片中,当带有福建口音的福建援宁干部林晓君的形象出现在镜头前,让很多观众倍感亲切。当看到林晓君为了让移民所种的红菇在市场上得到认可,生吃红菇的场景,很多干部感同身受。“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和闽宁镇一样是国家扶贫政策和闽宁协作的受益者。我身边很多福建援宁干部为了改变宁夏贫困地区的面貌,加快当地的发展真的是扑下身子干工作,不遗余力。他们严谨、务实、说干就干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们先进的发展理念更是促进了移民地区的发展。”红寺堡区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志东说。

20多年来,福建干部在对宁夏倾情帮扶的过程中,与宁夏干部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福建省上千名优秀干部和科技、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的人员投身于对宁夏帮扶工作中,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让这个地方的人富起来”是他们最美好的心愿。

20多年来,闽宁两省始终牢记对口支援是“两个大局”的重要体现,两省干部群众用智慧和心血演绎着“闽宁模式”的发展之路。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馆工作人员王丹表示:“从最初的给钱给物单纯的输血式扶贫到注重产业合作,激发当地群众内生动力造血式扶贫闽宁协作开创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扶贫协作道路,而闽宁镇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移民群众心中它就像影片中所说的是‘世界最美的地方。”。

闽宁镇》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影片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干精神奋斗精神,它深深地激励着宁夏广大干部群众。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党委副书记臧卫东观影后深有感触:“闽宁移民群众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实干苦干,影片中传递出的实干精神令人十分感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苦干实干精神也是中国石化宁夏石油分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必将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助推企业更好的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闽宁移民群众如今幸福的生活,宁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闽宁镇》是一部成就片,也是一部励志片,影片蕴含的实干精神、奋斗精神必将在宁夏大地汇聚起“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沈 阳。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