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能 焉能靠“领导批示”安邦治国?

在新闻媒体和影视作品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和情景:某地发生一起大的刑事案件,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某领导批示要求“限期破案”,于是,当地公安机关立即成立破案组,分析案情,几路出击,很快案件便被告破。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政法领域,一家县医院发生医疗事故引发纠纷,因为有了“领导批示”,很快得到了解决一个农村的干群矛盾紧张,因为有了“领导批示”,很快得到了处理;一个举报贪官的材料,因为有了“领导批示”,很快得到了回音……   每日每时,全国各地从上到下的“领导批示”有多少,恐怕是一个很难统计也无法统计的数字。

一个农村,一个工厂,一个单位,一个公民,大凡遇到矛盾、纠纷、事故、冤屈、不平、案件等等,原本应当通过基层管理部门将其消除于萌芽状态,原本应该在当时当地得以解决

可是,由于职责不明,官僚作风,人事关系,利益冲突,或者金钱作怪,结果使得小事酿大,矛盾激化,以至酿成了不可收拾的惨剧。

于是乎,为了求得问题的解决,一起县医院发生的医疗事故,当事人需要多次上访找省“领导批示”;一个偏远村庄村民揭发村干部多吃多占问题,举报人需要赴京找中纪委告状;不少案件甚至惊动了中南海。

一旦有了“领导批示”问题就能解决,“领导批示”无疑在一定程度诱导了群众的越级上访热情。

发生在基层的问题、矛盾和案件,因久拖无人过问,突然来了上级“领导批示”,基层官员自然不敢怠慢,不得不打起精神予以重视处理。

但是,他们的这一“积极性”并非源于为民执政的自觉性,而是无可奈何的被迫性,或者为了保乌纱,浮皮潦草处理一下,以便对上面交差。

领导批示”越来越多,所谓“见多识广”,基层官员应对的办法也就越来越多了,到后来连交差的热情也消退了。

再遇到群众反映问题,他们会调侃说,有本事你告状去呀?有本事你再让领导批示呀?你有本事让领导下来给你解决呀?久而久之,神圣的“领导批示”反而把基层官员养懒了。

社会上常常出现形形色色的骗子,有假警察,有假记者,有假法官,有假官员……这些假字号人物就是摸准了一些基层群众遇到难题,渴望求助上级“领导批示”的心理,自我吹嘘跟某领导关系如何如何,诱惑人们上当受骗。

近日有媒体披露,某地一老板在北京辗转托人找到一位“中纪委领导”,向其送上一百多万元,目的是想扳倒当地的县委书记,“中纪委领导”收钱之后信誓旦旦表示,很快就能将县委书记“双规”。

结果,所谓的“中纪委领导”纯粹是一个骗子,活生生上演了一幕电视剧《绝对权力》的现实版。

此事从反面来看,假若县委书记果真腐败,真需要“杀鸡动用牛刀”惊动中纪委吗?处理腐败还需要花百万元以“腐败”来治理腐败吗?   一级级政府部门依靠“领导批示”来行政,依靠“领导批示”来安邦,至少说明不少部门和单位的行政机能生锈了,转动不灵活了,零部件损坏了。

领导批示”看似上级领导费心劳神,关注民情;实则分散精力,“抓小放大”。

倘若国家机器的运转一日也离不开“领导批示”来作润滑剂,实在不是治国的好方略。

■   【睢暹荐自《三晋都市报》2009年12月22日】。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