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合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合萌(Aeschynomene mdica L.)是一年生水陸两栖草本或亚灌木状植物,为豆科合萌合萌属,中药名为梗通草,俗名田皂角、水皂角、水槐子等。它分布于我国吉林、广东、海南等地区;在南亚、东南亚及日本也均有分布,常见于富有营养的池塘边和溪河边[1]。合萌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明目、通乳等作用,主治热淋、血淋、水肿、排泄、痢疾、目赤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2],作为民间常用药,可拔毒生疮肌[3],在《江西民间草药》中就有记载,治风火牙痛可用合萌根七钱,同鸭蛋炖服,而其机理至今未明。对合萌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民间药用水平上,其应用目前仍以绿化和畜牧饲料应用为主,缺乏深入系统地实验研究,抗炎镇痛机制也尚未清楚。   1 化学成分   因合萌的诸多民间用途,许多专家学者对合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且从合萌的种子、叶、茎等部位分离出了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蒽醌及其甙类,黄酮及其甙类,黄烷醇及其甙类等[4]。   1.1 早期成分合萌的研究中,早期成分研究较小,并未深入。仅日本森田直贤通过对干燥叶乙醇提取物的提取实验验证了合萌中甙元和糖的存在[5],以及美国博伊思汤普森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从合萌分离出特殊的根瘤菌汤普森光合根瘤菌(Photorhizobiumthompsonianum)[6],其它成分研究未见报道。   1.2 黄酮及其甙类 黄酮及本文由收集整理其甙类是合萌化学成分研究中最多、结构最清晰、成分最明确的一类化合物。Susumu Kitanaka、Tsutomu Hatano及其合作者[7—8]等从合萌分离鉴定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Demethytorosaflavone C、Demethytorosaflavone D、()7,34—三羟基黄酮(()—7,3,4—trihydroxyflavanone)、牡荆素(vitex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甙(luteolin —7—glucoside)、黄酮木犀草素—7—O——D—葡萄甙(luteolin—7—O——D —glucoside)等。   1.3 黄烷醇及其甙类 通过对合萌的荚果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分离得到6种黄烷醇类化合物[8],经过鉴定为1种单聚体(+)—儿茶素和5种二聚体化合物,分别为(2S)—3,4,7—三羟基黄烷—(4 8)—儿茶素((2S)—3,4,7—trihydroxyflavan—(48)—catechin)、(2S)—3,4,7—三羟基黄烷—(4 8)—儿茶素((2S)—3,4,7—trihydroxyflavan—(48)—catechin)、(—)—fisetinidol—(48)—catechin、(+)—fisetinidol—(48)—catechin和原花青素B3(procyanidin B3)。   1.4 蒽醌及其甙类 Iinuma M等[9]首次从合萌种子中分离得到蒽醌类化合物后;王芳生等[10]从合萌全草醇提物中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得到桔红色针状结晶体1,8—二羟基—3—甲基—6—甲氧基恩醌酮(1,8—dihydroxy—3methyl—6—methoxy anthroquione),进一步验证了合萌蒽醌类化合物的存在。   1.5 脂肪酸类 近年来,通过对合萌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合萌的脂溶性成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以棕榈酸和亚油酸为主的脂肪酸类化合物[11],含量分别为 21.34%和20.71%。其中亚油酸[11]是公认的唯一的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并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作用 李艳婧等[12]取合萌提物用水配制成试验药液,对各类菌种进行体外抑菌实验,计算合萌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合萌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中度的抗菌作用,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低度抗菌作用。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