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和法的运用

【摘要】   和法是八法中颇具特色的治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及广泛的运用。该文归纳了《金匮要略中和法的八种分类及具体运用,指出运用和法应以恢复脏腑功能、调畅气血、鼓舞正气为桥梁,从而平衡人体自身的紊乱和与外环境的失调关系。在充分发挥和法治疗优势的同时,将仲景的整体观、治未病观和重视人体正气的观念始终贯穿其中,为养生治病等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和法; 《金匮要略》。

和法属于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和法既不同于汗、吐、下诸法专事攻邪,也不同于补法专事扶正,而又不离温、清、补、泻等法的配合使用。戴天章言:“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1]”。和法在《金匮要略》中占有重要位置,大体可归纳为调阴阳营卫和解少阳表里双解调和肝脾、调和胃肠、调和寒热、调和气血、分消上下八类。

1 调阴阳营卫

1.1 用于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选方为栝蒌桂枝汤,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栝蒌根清热生津。

1.2 用于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选方为防己黄芪汤,调和营卫,振奋卫阳使风湿外达。

1.3 用于血痹重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选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助阳和营、益气祛风行痹。

1.4 用于虚痨失精“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选方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桂枝汤交通阴阳而守中,龙骨、牡蛎潜镇固涩。

1.5 用于虚痨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选方为小建中汤,甘温建中,使阴阳相生相和而病愈。

1.6 用于阳虚寒逆之奔豚气病“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选方为桂枝加桂汤,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1.7 用于寒疝腹中痛“心腹卒中痛”。选方为柴胡桂枝汤,以小柴胡汤调阴阳、利枢机、扶正祛邪,桂枝汤化气调阴阳

1.8 用于营卫郁滞之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选方为芪芍桂酒汤,调和营卫,泄热利湿。

1.9 用于气虚湿盛阳郁之黄汗“身重,汗出则轻,久久必身瞤,胸中痛,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选方为桂枝黄芪汤,以桂枝汤营卫散外邪,和阴阳复气化,黄芪通达阳气而除湿。

1.10 用于黄疸兼表虚证“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选方为桂枝黄芪汤,以桂枝汤营卫解表,黄芪扶正祛水湿。

1.11 用于恶阻轻证“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选方为桂枝汤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2 和解少阳   用于热郁少阳之呕吐:“呕而发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等)”。选方为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清少阳郁热而降逆止呕。

3 表里双解

3.1 用于腹满里实兼表寒证“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选方为厚朴七物汤,表里双解,以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去里实,去芍药之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表寒。

3.2 用于里实兼少阳证“按之心下满痛者”。选方为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攻逐阳明,表里双解

3.3 用于寒疝兼表证“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选方为乌头桂枝汤双解表里寒邪,以大乌头缓急止痛,桂枝汤营卫解表。

3.4 用于虚寒下利兼表证“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选方为“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以四逆汤温里,待阳气恢复而表证仍在再予桂枝汤调和营卫解外邪,从而表里双解

4 调和肝脾。

4.1 用于肝郁化热之奔豚气病“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选方为奔豚汤,调和肝脾,养血疏肝,补肝体畅肝用而平冲降逆。

4.2 用于妇人妊娠肝脾失调之腹痛“妇人怀妊,腹中绞痛”。选方为当归芍药散,重用芍药,使肝血足而肝气条达,健脾而除湿邪。

4.3 用于血虚湿热之胎动不安胎动下坠或妊娠下血,或腹痛,或曾经半产等,伴神疲肢倦,口干口苦,纳少,面黄形瘦,大便或结或溏。选方为当归散,养肝血而胎得养,健脾运而气血充且湿热除,使邪去而胎安。

4.4 用于妇人肝脾失调兼有水气之腹痛“妇人腹中痛诸疾(小便不利,四肢头面微肿)”。选方为当归芍药散,养血疏肝,健脾除湿。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