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瘙痒症多发辨证治疗效果佳

春季温暖多风,万物复苏,百花盛开。

但这些因素也加速了花粉、?m螨的传播,因此瘙痒多发,据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方玉甫主任医师介绍,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皮肤病,由于瘙痒难忍,患者不断搔抓,皮肤上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化等继发损害。

毕业论文网   中医认为,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内因多与气血相关,外因常与风湿相联。

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卫外失固或风湿蕴阻肌肤,复感外邪;加之食入辛辣炙搏、腥发动风之品及外界环境刺激等,均可发为本病。

过敏性皮肤瘙痒发作时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瘙痒,病发常有定时,精神变化、气温变化、食入辛辣刺激物等,往往最易引起剧烈痛痒,且难以遏止,直至强力搔抓至皮破血流方可平息。

痒止后又一切如常。

患者全身各处无原发性损害。

皮肤上常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化、苔癣化等继发皮损

非过敏性的皮肤瘙痒多见于老年人,冬季易发,春暖症状则明显减轻至愈。

皮肤瘙痒症泛发全身者,常由一处开始,逐渐扩散,遍布全身。

除老年人皮肤萎缩、干燥易发病外,患有癌瘤、肝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患者,亦容易伴发本症。

中医临床上常把瘙痒症分为多种证型,根据其不同的病因、病情,辨证施治。

1.血虚风燥型:多见年老或体虚之人。

皮肤干燥,遍布抓痕血痂,夜间瘙痒尤甚。

经常搔抓部位皮损常变得肥厚,且体表有细碎鳞屑,甚者呈苔藓化。

由于瘙痒昼夜难眠,患者伴有神情倦怠、面色恍白、昼不精、夜不安、心悸失眠、食欲不振。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弦缓或弦滑。

治疗上宜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可选当归饮子加减(荆芥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黄芪15克,制何首乌12克,刺蒺藜15克,甘草6克)。

2.风湿蕴阻型:多见于青壮年,以长夏秋日多发

皮肤瘙痒剧烈,常继发湿疹样化,时见有水疱、湿烂、渗出等。

病处不洁,常见继发感染。

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除这两种常见证型外,还有阴虚阳亢、脾虚湿盛、血热、血瘀等证型

治疗上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用龙胆草、苦参、栀子、黄芩、川木通、泽泻等为治,以疏风祛湿、润肤止痒

方用胆草6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刺蒺藜15克,苦参10克,白鲜皮15克,泽泻10克,黄柏10克,当归10克,首乌藤15克,生甘草6克。

水煎早晚分服。

日常生活中还可用药浴或熏洗疗法,适于各型瘙痒症。

1.?本250克,煮水洗浴。

2.苦参15克,白鲜皮15克,百部15克,蛇床子15克。

煮水洗浴。

3.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钟,2~3次/日,1剂/日,连用5~7天。

4.艾叶100克,加水1 000毫升,文火煎30分钟,取汁。

待水温达35~40℃后,以汁薰洗皮肤瘙痒处,每次薰洗10~15分钟,1日1~2次。

患者平时应保持愉快的心情,转移对“痒”的注意力,防止精神因素加重瘙痒

皮肤瘙痒时可以轻轻地拍打皮肤止痒,减少对皮肤的搔抓。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