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世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师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前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熏陶。对于正处在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品德教育、常规培养行为习惯培养是对其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让幼儿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对于孩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采取如下方法:

一、家园一致的培养方法。

教师要引导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密切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家园同步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我的主要做法是:让家长了解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让家长知晓幼儿各项行为规范要求,让家长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为孩子做示范。

了解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家长自然就转变了以往“重学习轻习惯”的思想;知晓了各项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家长们也就能够在与教师孩子的交流中形成对孩子目标一致的要求,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家长参与活动,更把家长放到一个表率的位置,使家长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在家在园一个样。家园的密切配合,使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活实践的体验方式。

教师要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文明习惯。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习惯成自然”。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就在于日常的生活实践。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和儿歌,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文明礼仪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提醒幼儿文明的言行和同伴交往,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断强化幼儿文明行为。如:入园主动向老师、同伴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走,玩玩具懂得谦让,与他人交往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在这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孩子们逐渐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则,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另外,我们还向幼儿提出了在家文明言行的具体要求:离家要和家长道别,在家帮爸爸、妈妈拿拖鞋,要求帮忙会说“请”,不向爸爸妈妈提出无理要求,饭前便后要自己洗手,客人来访的时候要主动打招呼,吃饭时不挑食……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反复提醒、再三强调,并及时示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强调各项活动的规范和言行的要求,可逐渐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

教师要鼓励幼儿学习身边的榜样,坚持好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龄前的孩子处于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家长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班级和园舍环境中布置大量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图示,如:楼梯上的小脚印标记,用来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盥洗室里的“六步”洗手示意图,提醒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午睡室里的“安静”标记,提醒幼儿保持午睡的安静;开水桶、饮水杯架前的彩色线提醒幼儿排队等。

四、鼓励和表扬的强化效果。

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文明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会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凡是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我们都应及时用孩子们喜爱的小贴纸或其他物品以示鼓励,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使其逐渐养成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家长教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及时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予以表扬和鼓励,在一日生活中反复强化各项文明习惯要求,孩子们便会在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真爱,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就不难使孩子逐渐学习到社交的礼仪,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