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指南解析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与类型;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这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

审计抽样必须符合三个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在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使用审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统计抽样的样本必须具有这两个特征,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

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以最有效率地获取审计证据。

二、审计抽样与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关系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适当的方法选取测试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

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审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单独或综合使用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   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中的全部项目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存在特别风险项目主要包括:管理层高度参与的或错报可能性较大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非常规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特别是与关联方有关的交易或余额),长期不变的账户余额,可疑的或非正常的项目,或明显不规范的项目,以前发生过错误的项目,期末人为调整的项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   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测试总体的特征等,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从总体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

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1)大额或关键项目;(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只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测试

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覆盖率或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或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选取特定项目实施检查,通常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构成审计抽样

对按照这种方法所选取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不能推断至整个总体

(三)审计抽样   在选取了特定项目之后,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总体剩余部分的重大性,考虑是否需要针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抽样

对被选取项目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百分之百测试

对于剩余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则考虑是否需要针对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如果认为剩余项目总体不重要,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测试,因而不对其实施任何审计程未否则,注册会计师通常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程序,包括实施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情形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使用三种目的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其原因是,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不需要对总体取得结论性证据。

另一方面,风险评估程序实施的范围较为广泛,获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此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

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涉及审计抽样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的价值)。

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四、审计抽样审计风险的影响;   (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1)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误受风险)。

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并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2)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误拒风险)。

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二)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

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例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导致没有发现误差;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5)其他原因。

(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检查风险的确定。

例如,在控制测试中,当总体实际偏差率非常高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由于实施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而未能发现样本中的错误,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就会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了适当的审计程序而在样本中未发现偏差或仅发现少量偏差,并作出控制运行有效的结论,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则会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

又如,在细节测试中,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了不适当的分析程序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检查风险水平就会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如果当总体实际错报高于可容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的样本中只发现了很小的错报,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检查风险水平就会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

五、审计抽样的主要步骤   (一)样本设计   在设计审计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审计程序的目标和抽样总体的属性。

实施抽样之前,注册会计师必须仔细定义总体,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

注册会计师所定义的总体应具备下列两个特征:(1)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

(2)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分层。

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

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界定子总体,以使每一抽样单元只能属于一个层。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