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域名成了诈骗“诱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地址、域名网络关键词成为三大互联网名称资源,拥有巨大的市场。

近年来关于网络名称资源的交易也越来越多,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大。

毕业论文网   “请问是王庆先生吗?我是国家工信部互联网产权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有一位湖北的冯总想要收购你注册的‘上海金融’域名

”一通简单的电话,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骗局。

接到电话的王庆,乍一听到自己的域名将被收购,立马就慌了。

正手足无措时,另一个自称产权交易中心主任的人向他推荐绿屏公司帮助他抢注域名王庆很快就上钩了,他在案发前的四个月内向这家绿屏公司转账140多万元人民币。

接到诈骗电话,人们往往自信自己能够辨明真伪,但哪里想到骗子严密配合,给被害人精心织起一张大网。

骗子策划了后续一系列动作佐证自己的“可信度”,让受害人对其信服不已,甚至对骗子的指示“按部就班”。

近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受理了这起合同欺诈案件。

2016年4月1日,虹口区人民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犯罪嫌疑人贺强东有期徒刑八年,罚金1万元。

骗子狡猾设局,被害人防不胜防   骗子精心策划了一场攻心战。

自称是交易中心主任林权的人告诉王庆,湖北的冯总已经把10万元人民币打给国家工信部互联网产权交易中心,准备收购他的域名了。

此时的王庆已被这个消息彻底弄懵了,惶然无措,幸好这位交易中心的林主任“好心”地为他介绍了北京绿屏公司,说是可以帮助他抢注域名

王庆回忆,绿屏公司的工作人员曾向他普及域名知识,称收购人将要抢注网络域名王庆所持有的域名更高级,在搜索页面中排名更靠前,一旦注册成功,将挤占大部分王庆原先的网络资源。

王庆持有的网络域名似乎十分“抢手”,同年11月,陆续有三个自称是天津万音、北京重科三方、杭州杭科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联系王庆,称还有一位山西太原的郭总也打算抢注他的域名

这位郭总更是直接打电话告诉他,“我要做你的网络资源,你要是不做,我就做了”。

王庆心中更慌,生怕影响自家公司利益。

他咨询了之前联络的三家公司报价,对比绿屏公司的报价后发现,还是绿屏公司的价格最低,而且还是国家工信部互联网产权交易中心官方推荐的。

经过考虑,王庆最终选择了林主任推荐的绿屏公司,将所需的“抢注”钱款汇入了绿屏公司账户。

然而事实是,上面和王庆取得联系的各方人员,从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到所谓冯总、郭总,都是由绿屏公司的工作人员伪装的,他们所自称的个人信息也都是虚构的。

骗子被捉拿归案后,向检察官供述,绿屏公司从网上购买互联网关键词的持有人信息,并让手下的工作人员互相打配合,用事先准备好的外地手机卡给被害人打电话。

绿屏公司法人代表王晓天想办法搜集了全国各地的手机卡,需要伪装天津的公司时,就用天津的手机卡拨打被害人手机,需要伪装杭州的公司时,就用杭州的手机卡拨打被害人的手机,被害人仅从来电显示上显示的号码归属地并不能够轻易地辨明真伪。

不满利益分配,内讧终至案发   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绿屏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发APP、注册域名、搭建网站等,但公司的员工并不具备相关的技术资质。

公司通过让员工伪装成工信部职员或虚构抢注者,吸引被害者上钩,与公司签订高价的合同,再将实际业务以低价委托给其他公司或个人制作。

王庆一案中,绿屏公司不满足于仅仅赚一笔抢注域名的钱,先后以“能够更好地展示产品、提升品牌效应、成本低终生受用、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等理由,忽悠王庆公司签订了制作APP手机客户端、搭建电脑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注册英文网络商标等合同。

王庆为此支付了约140万元人民币,而绿屏公司委托第三方制作这些产品的成本仅为40万元人民币。

绿屏公司仅就王庆这一单生意就赚取了近百万元的暴利。

嫌疑人到案后,根据公司法人代表王晓天的供述,其中20多万由负责王庆的业务员大俊提成,剩下的有50多万进了王晓天和合伙人贺强东的口袋,其他帮忙打配合、冒充抢注的员工,并没有拿到提成。

公司内部的分配如此悬殊,有人不高兴了。

王庆回忆:“2014年3月份,一个自称是绿屏公司前员工袁明清的人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因为绿屏公司没有兑现原先答应他的承诺,他要揭穿公司的骗局。

他说我通过绿屏公司注册的域名网络资源都是不值钱的,所谓的有客户高价收购我的域名资源都是虚构的,我接到的所有客户电话、自称工信部员工的来电都是绿屏公司员工假扮的,而他就是冒充郭总的人。

王庆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检察官深挖线索成功起诉   王庆报案后,警方迅速将公司法人代表王晓天等人抓捕归案,公司合伙人贺强东狡猾逃脱。

公安机关多次联系其亲属协助追逃,最后,2015年9月,贺强东由其父亲陪同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然而在讯问时,贺强东拒不承认自己参与过公司经营,坚称自己只是因为与王晓天曾经是同事,所以王晓天找他帮个忙,借他的身份证合伙注册一个公司,自己只是挂名合伙人,并没有参与过实际经营。

绿屏公司的注册资金也是王晓天向他借的,一共借了十多万,双方写了借条。

但是,贺强东却拿不出那张借条,称已经在王晓天还款时销毁。

贺强东的说法漏洞百出。

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贺强东供述中的多处疑点。

贺强东虽然称自己一直在老家做婚庆生意,对于绿屏公司的所作所为一概无知,但他所谓的婚庆公司却拿不出经营执照。

此外,原绿屏公司员工在做笔录时,都对贺强东有印象,也都知道贺强东就是公司的合伙人。

揭发人袁明清就是由贺强东介绍进入绿屏公司工作,甚至如何给被害人打电话,打电话时该说什么等,都是由贺强东教授给他的。

公司法人代表王晓天也供述过给贺强东提成的经历。

检察官在对王晓天公司员工的陈述、判决书、庭审笔录等材料进行仔细的整理分析后,证明贺强东确实为公司合伙人,且与王晓天共同参与诈骗王庆,并从中分得提成。

2015年底,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对贺强东提起公诉,案件移送虹口区人民法院。

骗子也有岗前培训速成班   像绿屏公司这样以“抢注域名”为主的公司不止一家,这类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化的诈骗的手段。

以受害者手中持有的域名为饵,以域名遭人抢注为由头,摸清受害人的底线,抛出各种“不得不抢注域名”的理由,逐步瓦解其心理防线。

同时,对受害者进行轮番的电话“轰炸”,虚构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向受害者推荐绿屏公司,伪装第三方抢注公司证明抢注“真实性”,假装其他技术公司工作人员开出比绿屏公司更高价的“天价”,来衬托出绿屏公司的“低廉实惠”。

受害者在第一时间往往措手不及,在之后的电话中手忙脚乱,错失辨明诈骗电话的时机,最终一步一步走入他们设置的陷阱。

根据原绿屏公司员工供述,公司曾向他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如何与客户交流的“说话术”资料。

“说话术”内容十分齐全,足以让员工应付大多数的伪装电话。

除了教绿屏公司的员工如何忽悠对方签下抢注协议,如何把研发APP客户端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还包括了详细的产权交易中心地址、网址和联系方式,让公司员工成功假扮国家互联网产权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

此外,“说话术”内容还包括如何妥善应对不愿意上钩的对象。

例如,如果在告诉对方有人想要抢注他的域名时,对方不以为然,回答:那就让他抢注吧,那么根据资料,打电话的人必须告知对方一旦被抢注,将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造成公司利益缩水。

资料上仔细地罗列了多条被抢注后的利益损失,比如百度搜索的排位会变得靠后,从而降低网站点击率;被抢注域名可以覆盖手机网络,从而丧失手机用户市场;被抢注域名还是国际域名,导致失去国外的用户。

除此之外,也不乏老手亲自上阵,手把手地带教新人。

本案的揭发人袁明清,在加入公司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外卖送货员。

第一次伪装成抢注者给被害人王庆打电话时,贺强东要求他将电话切换成免提模式,自己在旁边一边听一边教袁明清如何回话。

这次带教之后,袁明清又成功地给王庆打过三次电话,让王庆抢注者郭总的存在深信不疑。

编辑:郑宾   检察官提醒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地址、域名网络关键词成为三大互联网名称资源,拥有巨大的市场。

近年来关于网络名称资源的交易也越来越多,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大。

网络名称资源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

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盯上这一块大蛋糕,我们不能忽视在商机背后隐藏的安全漏洞。

本案中的贺强东、王晓天等人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分子。

他们利用被害人害怕公司受损的心理,让被害人内心焦灼,同时骗取被害人的信任,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

因此,网络名称资源拥有者在遇到有交易意向的购买者时,一定要保持警惕。

谨慎核对对方信息的真实性,最好通过正规合法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不要随意听信他人,白白送出钱财。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