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镇痛方式对前列腺电切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前列腺电切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60例前列腺电切患者, 根据不同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观察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方法进行镇痛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静脉自控镇痛前列腺电切术后恢复   前列腺是构成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属于外分泌腺范畴, 中老年男性是此病的高发人群。

随着电切镜技术的不断进步, 前列腺电切术凭借自身操作简便性和实用性,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 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权威文献报道显示, 前列腺电切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可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同影响[1]。

为进一步验证此种说法, 以本院前列腺电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39例, 女21例, 年龄42~63岁, 平均年龄(48.6±4.9)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中相关诊疗标准。

根据术后不同镇痛方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观察组男20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49.3±4.0)岁。

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48.0±3.9)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镇痛方法   1. 2. 1 术前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食12 h, 手术前30 min为患者注射0.5 mg阿托品和2.0 mg咪达唑仑。

两组患者均实施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方法, 并在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3 ml 0.5%的布比卡因。

硬膜外腔置管,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 2. 2 术后镇痛方式 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方法, 将5 ml负荷量配方液通过静脉镇痛泵直接给药。

配方液主要成分为150 μg舒芬太尼+10.0 mg地佐辛+4.0 mg托烷司琼+2 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

观察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方法进行镇痛, 将5 ml负荷量配方液通过硬膜外镇痛泵直接给药。

配方液主要成分为200 mg 0.1%罗哌卡因+ 50~75 μg舒芬太尼+3 mg格拉司琼+2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

两组术后均保留硬膜外管, 并予以硬膜外自控镇痛两组患者镇痛泵均以3 ml/h的泵速进行输注, 单次追加量为3 ml, 将镇痛时间锁定在30 min内。

以上两组患者所有治疗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 且专科护理人员配合操作。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 比较两组术后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及不良反应。

1. 4 镇痛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基本无疼痛感, 无反抗和躁动, 且无需外力进行强制性控制;有效:患者感到轻微疼痛, 基本安静, 微弱反抗, 较轻束缚即可完成操作;无效:疼痛不可耐受, 反抗有力, 且出现躁动, 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镇痛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参考文献   [1] 王学成. 不同镇痛方式对前列腺电切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中国药业, 2010, 19(9):78.   [2] 刘俊峰.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244—246.   [收稿日期:2015—07—06]。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