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分析

1引言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

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探索国营林场改革、促进绿色GDP增长的迫切需要。

林下经济产业是在林地资源的基础上,以科技为依托,主要分为林下养殖林下种植两种模式,是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文从海寨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些优势入手,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

2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2.1政策的贯彻实施  林下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执行力。

海寨林场在曲靖林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因为林场拥有面积集中的优势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有人力资源优势,有企业管理的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资源能力,对于国家政策的贯彻和执行都有着先天性的优势。

2.2林地统筹经营  要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对林地的整体特征、面积、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统筹与分析,制定出适合该地发展林下经济模式发展规划。

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

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力量快速发展

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有利于林下经济的统筹和调度。

2.3科技力量的扶持  有了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支持,发展林下经济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扶持。

林场因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也有属于自己的网络技术,是发展林下经济中的技术保障,当然,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以保障林下经济的稳定发展

3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小、模式少、品种单一。

林区、林点只有数量较少的鸡、猪养殖,而且存栏量及出栏量都较小;林药、林菜曾经做过规划,但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只进行过试验,没有大规模发展

现有周边群众及投资人借助林场的资源优势开展森林旅游、林下养殖

规模比较大的有南湖山庄、朗目山风景区、九孔桥生态旅游区、朗目山养殖区、玉支廓养殖场。

3.1基础条件差,发展规模小,模式和品种单一  海寨林场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地。

这些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到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经验还相当匮乏,目前职工发展林下养殖还仅限于生态鸡和一般家猪,养殖品种还显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自身发展的规模养殖和生态旅游尚是一片空白。

3.2资金不足,管理水平低,认识不到位  林下经济缺乏整体的布局与规划,缺少技术支持与指导、统一的协调与组织,且林业生产实践一般只是简单地采集、出售活动,林下经济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品牌经营。

由于没有经济扶持政策投入,职工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发展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

绝大部分林下产品种植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

直接给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部分职工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优惠政策和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缺乏参与的热情。

4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从当前经验和市场前景看,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以下8种模式:一是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苜蓿等牧草,用于发展养殖业;二是林菜模式,在林下种植耐阴性野菜,如蕨菜、刺苞头等经济作物;三是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松茸,香菇,平菇等菌类;四是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天麻,柴胡,黄芩、白芷、重楼等中药材;五是林禽模式,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等禽类;六是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猪、牛、羊等家畜;七是林蜂模式,在林下养殖蜜蜂;八是数量旅游,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发展森林休闲旅游。

5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  5.1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领导责任制  林下经济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和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在于管理和领导。

首先,要不断地完善和健全林下经济的管理机制。

林场专门成立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设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制,由场领导亲自抓,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部门领导直接抓,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技术服务及日常管理工作。

定期召开林下经济工作会议,以便部门之间相互了解工作信息、政策措施,探讨发展战略、举措及目标任务,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障碍。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李乔美: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分析资源与产业  5.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条件  通过整合国营林场扶贫项目、生态移民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天保工程等各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完善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设施,为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5.3科学规划,加大技术培训  要严格按照各林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进行科学布局,不断地推广和探索适合林场林区发展养殖模式和林间种植,从而进行分类指导,使林下经济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

林区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组织对林场职工定期的技术培训,就林下经济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授课。

成立技术服务组,分片负责定期下到林区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解决职工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5.4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投资,扶持和补助林下经济养殖户;设立林下经济发展补助基金,对林下养殖示范户给予补助支持和资金奖励;引进企业和个体商人资金,林场提供场地,走合作化发展的道路。

5.5加大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鼓励和扶持一批林下养殖示范户,引发和带动更多的林区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扎根林下经济

参考文献:  [1]潘伟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2(9):148~150.  [2]姜海英.浅谈林业经济林下经济的转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89.  [3]姜海英.国有林场林业经济林下经济转移的方向[J].中国林业产业,2010(12):20~32.  [4]曹盛国,王国卿,沈良伟,等.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4):116~118.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