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通关藤研究进展概况

[摘要]系统地查阅关于通关藤的国内外相关 文献 ,进行资源调查及实地考察,对药材进行本草考证、生药鉴定、药材质量标准化学成分、药理与临床等方面的 研究 进行了综述。表明通关药材基源明确,抗癌作用显著,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为开发新的抗肿瘤中药制剂奠定基础。 [关键词]通关藤;本草考证;质量标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 应用      通关藤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藤Marsdeniatenocissima(Roxb.)WightetArn的干燥茎、藤、根、叶,始载于《颠南本草》,性味苦,微寒,别名奶浆藤、通光散、通天散等[1]。具有消炎、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散结止痛、调节免疫功能、保肝利尿、降压、败毒抗癌等作用[2—3],含有甾体皂苷、生物碱、黄酮、多糖、树脂、色素及油脂等化学成分[4],临床上用于 治疗 肝癌、胃癌等。现将通关藤的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1生药学研究   1.1植物形态   本品为多年生攀援木质藤本,长2~6m,内有乳汁。根木质,圆柱形,外皮灰褐色。藤茎粗壮,淡褐黄色,下部略呈圆柱形,上部扁圆柱形,节明显略膨大,节间两侧各有一条浅纵沟。嫩枝密被淡黄色绒毛。单叶对生,心形或宽卵形,顶端急尖或略渐尖,基部深心形,全缘或微波状,下表面被毛,叶柄长4~6cm。伞状复聚伞花序,腋生;花小,萼片5裂,裂片长圆形,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黄紫色或黄红色,钟状,裂片5,外被疏柔毛,内面花冠筒喉部及中部以下有5行柔毛;副花冠裂片短于花药,基部有凸起的矩;雄蕊5,花药顶端的膜片卵状长圆形;花粉块长圆形,直立;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圆锥形。蓇葖果,成对生长,长披针形,密被灰黄色柔毛;种子多数,长圆状卵圆形,顶端具白色绢毛,长约为种子的4倍。

毕业论文   1.2采收加工   《 中国 药材学》:“秋冬季采集,刮去栓皮,切片晒干。”《云南 经济 植物》:“药用藤、叶,全年可采,多在秋冬采藤,刮去外层栓皮,切片,晒干即可。”《西双版纳傣药志》:“全年可采,刮去外皮,切片晒干备用。”   2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2.1性状   本品茎呈扁圆柱形,表面灰褐色,粗糙;栓皮松软较厚,可见纵向棕色细线纹,部分栓皮脱落,节膨大,节间两侧各有一条扭曲的纵沟,叶柄或小叶残基于节处交互对称排列。质硬而韧,断面不平整,皮部浅褐色,有少数毛状纤维,木部黄白色,可见很多小孔及黄白色块斑。气微,味先苦而后甜。   2.2显微鉴别研究   茎横切面:木栓层细胞15~30列,类方形。皮层中散在纤维较窄。形成层薄壁细胞5~6列。木部宽广,木纤维浅黄色,多角形或类圆形,木射线单列,壁孔明显,导管大型,多单个散在,类圆形,初生木质部导管径向单列;内侧韧皮部较窄。髓部、韧皮部及皮层等薄壁细胞中,多含有淀粉粒,并散在草酸钙簇晶,皮层尤多,髓组织中亦散在乳管。   粉末:淡黄色,石细胞黄色,多边形、类圆形、类方形、椭圆形,胞腔狭窄,孔沟明显。乳汁管内可见淡黄色乳汁块。草酸钙簇晶直径12~35μm。皮层纤维单个或成束,壁厚,胞腔狭窄。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排列紧密。木纤维黄色,单个或成束,壁稍厚,木化纹孔明显,常为断节。木栓细胞壁较薄,淡棕色,多角形。淀粉粒单粒,呈类圆形、卵圆形、卵形、盔帽形,脐点呈裂缝状;复粒由2~6粒组成。 论文代写   3化学成分   通关藤的藤茎和种子中提取分离出的苷元共计16个:通光藤苷元甲(A)、乙(B)、丙(C),通光素、cissogenin[5]、dresjenin,marstenacygeninA,marstenacygeninB[6],tenasogenin[7]、异苦绳苷元以及六种通关藤苷元B的衍生物。从乌骨藤的藤茎和种子中提取分离出甾体酯苷包括:大叶牛奶菜苷丁、大叶牛奶菜苷乙、牛奶菜醇、二氢牛奶菜醇、啄柱牛奶菜乙[7]。甾体酯苷包括通关藤新苷A、B、C、通光藤苷A、B、C、D、E、F、G、、H、I[8,9]、通光藤苷J、通光藤苷K、甲基4—O—(3—O—甲基—6—去氧—β—D—异吡喃糖)—β—D—cymaroside等。此外,还含糖类:加拿大麻糖、asclepobiose、D—cannarose、3—O—甲基—6—脱氧—D—阿洛糖[8]、夹竹桃糖等,有机酸类:桂皮酸、乙酸[10],以及生物碱、三萜皂苷成分、脂溶性成分。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