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坦园日记》看清代晚期会馆演剧

齐静【摘要】 从《坦日记》可以看出晚清期会馆依然是种常性戏曲演出场所会馆演剧依然保留有己特征既保留会馆地戏剧又演会馆所地喜闻乐见声腔剧目

随着外神日益被土化会馆演剧已具有当地神庙演剧功能和特征成当地人娱乐生活重要部分。

【关键词】 《坦日记》;晚清;会馆;演剧明清期出现会馆主要功能是乡人也直是戏曲演出重要场所。

戏曲传播、交流和发展很部分是这里完成。

直到清晚期会馆演剧依然长盛不衰。

杨恩寿《坦日记》有量关会馆演剧记我们研究清代晚期会馆演剧提供了详实。

《坦日记》从治元年(886)二月到治九年(870)十月(有断)地域围涉及郴州、衡州、长沙、湘潭、广西北流、北京等地。

杨氏生酷爱戏曲戏曲也颇有造诣和研究。

他著述甚丰但认“半生所造以曲子”()他创作传奇汇集成《坦六种曲》他戏曲理论《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已被收入《国古戏曲论著集成》。

戏曲狂热让他几成“戏癖”他日记说“忆十余年颇有戏癖。

闲住行止如路无论远近不分寒暑天不问阴晴戏不拘昆乱笙歌岁月粉黛年华虽曰荒嬉聊以适志。

”所以他日记也多是看戏记录而且与其他人日记对看戏事轻描淡写、带而不《坦日记》看戏记录多非常详细不仅有、场所还有唱戏戏班、演员、戏目及作者对剧目和演员表演评价。

《坦日记演戏场所可以确定会馆共6 处其观戏37次占日记看戏总次数35次三分强。

衡州有财神殿、万寿宫财神殿是钱铺和杂货铺行业会馆万寿宫是江西会馆;郴州有娘娘庙和财神殿其娘娘庙是广东人修建祭祀天妃林默娘会馆财神殿是行业会馆;长沙有天宫(福建会馆)、楚北馆、西关圣殿(山陕会馆)、苏州馆、湖北馆、药王殿、万寿宫、江南会馆、河南馆、鲁班庙、广东会馆、浙江会馆、轩辕殿、三圣殿、三元宫(江苏会馆)、州会馆、雷祖殿、桓侯庙;湘潭有粤东馆;广西北流有粤东馆、广东馆;还有处是北京安徽会馆

据《长沙地名览胜》可知药王殿、鲁班庙、轩辕殿、雷祖殿、桓侯庙分别是药行、泥木行、成衣行、米面豆油行和屠宰行会馆

[]359、368、376日记有则是北京安徽会馆观剧这些观剧记录不少是会馆演出实录有助人们了清代光年西南地区会馆演剧可以窥见清晚期会馆演出般状况。

、會馆演剧戏班和戏目《坦日记》所记戏班有衡州老天部、义合班郴州吉祥班、清华部、祥泰部长沙太和部、泰益部、永和部、庆部、仁和班、普庆部、五云班、玉部湘潭顺部广西北流梧州八音班、广班、乐升部。

据《国戏曲志· 湖南卷》可知吉祥班是衡阳湘剧戏班祥泰班是祁剧戏班

长沙太和班是清治前高、弹兼唱戏班;泰益班也是长沙城名班是以弹腔主并高昆班子;庆班以唱弹腔主;仁和班是以唱弹腔主湘剧名班;普庆班昆腔班五云科班是湘剧科班。

湖南会馆演剧戏班除了普庆班是湘昆戏班、祥泰班是祁剧戏班外其它戏班皆湘剧高腔和弹腔或兼唱昆腔戏班

广西北流广东人会馆演出戏班则皆粤剧班八音班当广西北流地域相当盛行。

[]会馆演剧所唱剧目见诸日记记也非常详细有具体名目达7种如《赵宏观榜》《沙桥饯别》《斩黄袍》《生祭》《刺梁》《三官堂》《捡柴》《抢伞》《借妻》《醉妃》《宛城》《龙棚》《火棍》《戏凤》《造八珍汤》《挑帘》《三店》《定军山》《扫花》《打番》《仙圆》、《白罗衫》半、《打雁回窑》《龙棚》《党人碑》《六国封相》《胡迪骂阎》《困曹》《打辰州擂》《天姬送子》《还阳配》等。

以上剧目除了《刺梁》《党人碑》及普庆班唱《扫花》《打番》《仙圆》《白罗衫》是昆曲广西北流广东会馆唱《天姬送子》《还阳配》系粤东土戏外其它都是会馆所地流行声腔剧种。

所唱剧目有全戏但以折子戏居多。

受到土社会、济、化影响依赖地缘、业缘会馆团体由固定群体社交空向土公共社交空延伸从而成城市社群消费、娱乐、休闲集体社交空。

所以会馆戏曲化也必然会向土化发展。

戏曲欣赏多元化定了会馆会针对城市不社群要把观赏戏曲主要目标人群从初乡、业扩到当地所有民众。

会馆有移植与生长土化程会馆演剧亦有移植与土化程。

《坦日记》所记会馆演剧戏班和演出剧目正是会馆土化和会馆演剧土化明证。

二、会馆演剧原因和首先是酬神演戏会馆建立初就把己乡神或者行业神供奉会馆显著位置通共信仰增加彼归属感和对乡认并通祭祀这些神灵保佑身异地人们平安快乐、仕途顺显、生兴隆。

如山西、陕西以生山西州关羽己崇拜对象所以山陕会馆般会供奉关羽因山、陕会馆又叫关帝庙、武圣宫、三元庙等;江西会馆祭祀晋代著名道圣人许逊(许真君)又称万寿宫;广东会馆亦称南华宫祭祀南华六祖慧能;福建人奉林默娘天圣母所以福建会馆又称天宫、天妃宫、天上宫、娘娘庙、妈祖庙等等。

旧各行业都供奉己行业神“钱铺、杂货业供‘财神殿药材业供‘神农殿‘药王殿屠宰业供‘桓侯庙酒馆业供‘詹王庙槽坊业供‘杜康庙角盒花簪业供‘火神庙泥木业供‘鲁班庙成衣业供‘轩辕殿理发业供‘吕祖殿戏班业供‘老郎庙茶、面、豆、油行供‘雷祖殿绸缎布匹业供‘天孙官和‘质会纸扎装璜业供‘诸葛武侯金银铜铁锡行业供‘太上老君等等。

”[]376有会馆还供奉多神灵每到这些神诞期和飞升成仙日子和春秋祭祀期都要举行盛演剧活动庆祝酬神

作者郴州寄寓期隔壁娘娘庙庆祝林妃默娘生日就请了当地著名三戏班演剧活动进行了多月。

治七年三月十九日日记写道“十九日晴。

道天妃宫值神诞正张灯演戏士女如云。

犹记咸丰初年南城其灯棚彩胜宝马香车视悉啻十倍。

噫亦有盛衰感哉”尽管当天妃神诞期会馆演剧依然热闹非凡但其演剧规模和观剧人群都不能与咸丰初年相比两相对比使作者产生盛衰感。

可见至少咸丰期福建沿海地区保护神天妃林默娘也成陆省份湖南崇祀神灵而且当人们酬神演剧热情更加高涨。

愿戏还愿分人还愿和集体还愿。

人愿戏指是人因禳病消灾或子福等目到神前叩拜许愿演戏酬神到了选定佳期请戏班演戏

作者曾治甲子年三月初八日与“筱峰醵娘娘庙演戏酬神《借妻》《醉妃》《宛城》《龙棚》《火棍》各剧。

”治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杏生天妃宫演剧酬神”八月初作者儿子簏儿酬神“天妃宫演庆和部”。

集体还愿是由地方共出保方安宁、年岁丰稔等不定期或定期酬神打醮而请戏班唱戏。

日记作者也记述了北流期次盛万人福醮除了打醮期有演剧活动外醮事完毕还利用余“廉州募广班演戏三昼夜凡三余金”。

团拜团拜是明清期乡、年或僚新春期相聚言欢、宴饮娱乐团体聚会不仅盛行京师亦流行各地。

团拜般会选择会馆进行日记记述了次团拜演戏是治九年正月二十“通省幕友团拜演剧两浙馆”。

当担任湖南布政使王韶其日记也有长沙会馆举行团拜演剧记录年正月十三日样浙江会馆“赴浙江会馆团拜共九席演普庆、泰益两部普庆灯戏不如五云。

”[3]85正月十七日“江苏团拜刻赴与星农座演普庆、庆和两部有灯戏亥初回署。

”[3]86治十年正月“初八日(月6日)……江苏团拜申初前往共十席仲山、星农、东墅座演普庆、玉两部玉灯戏热闹。

亥正回署。

”“十七日(3月7日)……浙江团拜申刻赴森儿随往与黄海华、李仲京两太守席共八席演普庆、泰益两部亥正回署。

”治十年“正月十八日(月6日)……浙江会馆奉祭申初恭诣行礼(向称团拜以迹涉私故改春祭云。

)森儿随前往听普庆、仁和亥刻回署。

”[3]、30这里“江苏团拜”“浙江團拜”应该是僚们选择江苏会馆、浙江会馆团拜即使江苏、浙江乡或僚团拜也必然选择各会馆根据治九年和治十年团拜记录更能肯定就是指是会馆团拜

杨恩寿日记对长沙会馆演剧记录很简略不知唱是什么戏班剧目

从王韶日记可以看出每次团拜请了两戏班还可以得知团拜演剧比较长从王赴席到退席推算约是七八但这必就是演剧因也有可能出现提前退席情况。

每次请戏班必有班是普庆昆腔班说明王韶所属高级官员阶层还普遍喜听昆曲再者王韶身是浙江人长期生活苏浙带昆曲盛行地必然嗜昆曲

当然还要兼顾其他人喜所以昆曲班外也都请了唱地戏戏班有唱还是热闹灯彩戏。

而杨恩寿作湖南地人身份地位所限(当杨恩寿长沙作幕僚)交际围也多是地人所以戏班所唱应该是湘剧唱腔居多。

日常酬酢演剧朋友交往、娱乐休闲也往往借演剧以助兴。

《坦日记》记治六年“十月十二日晴。

张力臣醵天宫演剧赏菊。

……至则五云班已开场矣。

凡两席皆巨绅也。

三更乃散。

”治八年“三月十三日晴。

……曾沅甫宫保招各绅士天宫听歌轰饮乃太和部也。

”治九年“十月初五日阴 ……午饶树庭纠合凡十二人天宫演太和作贺。

”这三则日记演剧则赏菊则只朋友聚会宴乐则朋友庆贺杨恩寿举。

皆是友朋日常交往事。

因倡导者和参加人员都是地人故所请戏班皆地戏班剧目也必然是地唱腔剧目

公燕堂戏公署衙门也多借会馆宴饮演剧

“江南会馆有堂戏公燕赴。

”《王韶日记》记治十年“正月初十日(月8日)……正至湘乡试馆首府县暨各局公请也共六席演普庆、仁和、玉三部热闹殊甚森儿随往回署已子初矣。

”[3]《坦日记》量会馆演剧并没有写明演剧原因这些明原因会馆演剧应该亦有不少是这几种原因。

而且从日记还可以看出会馆演剧与北京、上海等些都市里已盛行戏演剧还是有很不戏演剧目盈利所以观众入场是要买票进入。

会馆演剧除了团拜戏和公宴戏外约观众都可以随出入因作者杨恩寿观剧除非有预约其它候都是随往不满可以随退场且多有立观戏记录。

根据会馆戏台周围布局会馆戏台与其面对正前方正厅及两边长廊通常会有片空地正厅和两边长廊通常是主宴饮观戏所普通人可能就只能空地和长廊下观剧了。

演戏会馆演剧以白天演戏主但亦有夜戏和日夜兼演但数不多。

白天演戏般是上午开始午饭休息继续到黄昏而止。

如据治壬戌年三月初四作者衡州看戏日记记作者午进入剧场始演《赵宏观榜》次演《沙桥饯别》又演《斩黄袍》午休息下午演《生祭》、昆曲《刺梁》。

由《刺梁》演唱不作者遂又到另剧场——万寿宫看戏直到黄昏散场。

作者郴州娘娘庙、长沙所看戏部分也是日戏只有广西北流因日公繁忙晚上看戏稍多。

三、会馆演剧特从《坦日记》我们可以看出会馆演剧依然是种常性戏曲演出场所成人们日常观剧常地。

日记记述几乎给我们这样结论会馆演剧是常性和日常性只要当人们有有兴趣就可以到正演剧会馆观剧

《坦日记》也仅仅有次作者欲观剧而不得记录而已。

会馆演剧依然保留有己特征如各地会馆有己乡人参与情况下般会唱己乡戏。

《坦日记》虽然会馆演剧剧目多湖南地戏但也有两次江南会馆昆曲记录是治甲子年五月十日“观普庆江南会馆乃《白罗衫》半也”;是治七年八月二十日“观剧鲁般庙、浙江会馆浙馆正演《雷峰塔》戏也。

”如《王韶日记会馆观剧都会唱昆曲因王韶是浙江人且浙江馆和江苏会馆演剧所以般唱昆曲

广西北流日记还可以看出当地广东会馆不仅请广东戏班唱广东戏演出还有己规矩就是“粤俗出场必演天姬送子故事出宫妆天女凡七各献舞态;其宫妆里外异色当场翻睹如彩云万道仿佛天花乱落也。

”“往广东馆观剧乃乐升部也。

戏演《还阳配》系粤东土戏吾省所无也。

夜演《问卜》《沙陀》《捡柴》三出。

四更始回。

粤俗日演套乃土戏谓‘江戏;夜演常见戏凡三出谓‘外江戏。

”这体现了会馆演剧从演乡戏向演当地戏土化演进程特色既保留会馆地戏剧又演会馆所地喜闻乐见声腔剧目

会馆依然是堂会戏长选地。

与当地公共场所神庙相比会馆具有相对私密性;与茶戏等盈利性质场所相比选择会馆没有耽误其正常营业顾虑而往闲杂人众也要少得多;而与私人宅相比私人宅不仅有女眷等甚不方便而且会馆戏台般要比私人宅得多且朋友相聚把酒言欢会馆没有拘束也更能尽兴公宴团拜等选择会馆也较合适。

但是我们从日记也可以感觉到会馆演剧已具有当地神庙演剧功能和特征外神日益被土化如属福建沿海天妃诞日也成湖南地盛节日当地人会馆神许愿已是常态。

因因酬神许愿而演出戏也多是当地声腔。

地人利用会馆频率很高日常交往酬酢往往借会馆进行会馆已成当地人生活部分。

结 语晚清期会馆演剧与前相比显然已产生了较明显变化那就是由唱乡戏主向了以唱地声腔主但是会馆依然是多声腔多剧种交流融汇地。

会馆不仅给当地人演剧观剧提供了方便也会馆人提供了看其它声腔剧种方便正如晚清民国初北京般达官贵人私人堂会戏还有团拜戏都借著名那花进行而凡借那花演戏不仅交定租金还必定要那人留出块看戏地方。

想借会馆演剧会馆人看戏也定然会便宜很多。

会馆演剧人皆当地士绅、官员所请戏班都是当地有名戏班剧目选择和对演唱技艺要都很严格戏班不仅会努力提高己表演水平看戏人观赏水平也会随而提高这是戏曲发展助力剂。

相关热词 演剧晚期会馆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