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鲫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黄金鲫鱼池塘养殖技术。

黄金鲫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和鲫属的鲤、鲫杂交种,系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而育成的优良品种。我们自2011年以来历经2年推广试验,推广面积达到200亩,推广苗种40万尾,在推广中已总结出一套较完备的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养殖技术。  1 池塘准备  黄金鲫的适应性能极强,对池塘环境、水质要求不高。为此,我们特地选择永康市上杨水寨休闲养殖场和富贵坑水库养殖场的4口池塘,共32亩水面。这些池塘水源充足,无任何污染,池底平坦,淤泥10~15cm,保水性能好,注排水方便,每个池塘配备一台投饵机,配备3.0kw叶轮式增氧机1台。  鱼种投放前半个月用生石灰200—300kg/667m2,严格进行彻底清塘处理,用木耙翻动池底淤泥,暴晒风化分解。  2 苗种投放  2011年7月,当水温达20℃以上时,我们把黄金鲫鱼水花40万尾放养在667m2有效水面夏花培育成功后,放养在永康市上杨水寨休闲养殖场和富贵坑养殖场的32亩池塘。  永康市上杨水寨养殖场1号塘7亩水面放养夏花2.59万尾,按照每667m2有效水面放养2~3cm的夏花3700尾的密度放养,另配养同龄的鲢鱼240尾;2号塘3亩水面放养夏花1.5万尾,按照每667m2有效水面放养2~3cm的夏花5000尾的密度放养,另配养同龄的鲢鱼160尾。  从夏花饲养至秋片(鱼种)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市场对个体的需要,永康市富贵坑水库1号塘20亩有效水面放养夏花18万尾,每667m2有效水面放养0.9万尾,另配养同龄的鲢鱼180尾;2号塘2亩水面放养夏花1.4万尾,按照每667m2有效水面放养2~3cm的夏花7000尾的密度放养,搭配鲢鱼160尾。  3 养殖管理  (1)水质调控  饲养黄金鲫的池塘水质,同饲养其它常规吃食性鱼类相同。  首先是养殖水位调节,应当是中间高、两头低为宜。其次是养殖水质调节,随着养殖池溏水温逐渐升高,投饵量的增加,养殖池水本文由收集整理体中的排泄物质也相应的增多,养殖池的水质极易转肥,导致养殖池水体中的耗氧因子增加,这时应及时调节好养殖水质。  (2)饵料投喂  黄金鲫在养殖池水温升至8℃时,就开始投喂,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投喂,坚持从少到多、由慢到快,再从多至少、由快到慢的投饵原则进行投喂,具体投饵量视养殖池水温度高低和鱼的长势而定。  (3)病害防治  在饲养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的技术要求,选用低毒、高效、无残留的药品进行病害防治,以防为主,发现异常情况提早诊断,对症用药,以保持黄金鲫鱼健康生长。  (4)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按时巡塘,观察鱼的健康状况活动有无异常,养殖池水体是否缺氧,有无浮头前兆或现象,水质有无异常变化,池水水位高低,有无跑漏现象等,在投饵时还应注意观察摄食鱼群的吃食行为及活动情况是否异常。  4 效益分析  4.1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的模式效益分析。在池塘精养条件下,每667m2有效水面放养2~3cm的夏花鱼种5600尾,饲养至越冬前出池,获尾均重400g的商品鱼1900~2100kg,公斤销售价以每公斤10元计算,每667m2产值19800元;费用支出:池塘费800元,鱼种费268元,饲料费9224元,水电费1000元,人工费1800元,其它800元,每667m2获纯利润5908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42。  4.2 鱼种养成商品鱼的模式效益分析。在池塘精养条件下,每667m2有效水面放养50g左右的鱼种3200尾,饲养至越冬前出池,获尾均重800g以上的商品鱼2200~2300kg,公斤销售价以每公斤10元计算,每667m2产值22000元;费用支出:池塘费800元,鱼种费1500元,饲料费11000元,水电费1000元,人工费1800元,其它500元,每667m2获纯利润5400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66。  通过分析,黄金鲫比普通鲫鱼有以下几点优势:  (1)生长超快。亩放养乌仔4500—4600尾,当年可养成400g左右的商品鱼,经连续两年与彭泽鲫生长对照,黄金鲫的生长比彭泽鲫快200%,是生长最快的鲫鱼新品种,因生长快,缩短了养殖周期,进而节约了池塘、饲料、水电、人工等费用,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2)适应性强。其病害少、对环境要求低,杂食性、饲料转化率高,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已经成熟且容易掌握,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  (3)营养价值高。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化验鉴定,黄金鲫含肉率高,为鲜重的71.33%,比彭泽鲫高13.17%;蛋白质含量高,为鲜重的18.61%,比彭泽鲫高0.33%;氨基酸含量高,在蛋白质内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17.66g/100g,其中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74g/100g,比彭泽鲫高1.89%。  综上所述,该品种增产效果显著,具有生长速度超快、抗病力强、耐低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十分适合我市养殖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