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外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

外贸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创汇和经济发展。

本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三个指标,对安徽省外贸出口竞争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对策   安徽作为欠发达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外贸出口逐渐成为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与一些外贸强省相比,安徽省外贸出口总体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较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因此,应努力提升安徽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现状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下面本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三个指标对安徽省近年来外贸竞争力的变化作一分析。

1.贸易竞争指数又称TC指数, 它可以反映特定产业或特定产品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强弱。

其值在-1至1之间,越接近于1,则表示该产品或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若其值为负,则表示该产品为净进口。

其公式为:贸易竞争指数=(X-M)/(X+M),其中,X表示产品出口额,M表示产品的进口额。

2001年至2005年间,安徽省出口商品中,有四大类产品的TC指数大于0,分别是:食品及活动物、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有机化学品、无机化学品、医药品、塑料制品等)、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杂项制品(家具及其零件、服装及其衣着附件、鞋靴、光学物品等)。

其中,杂项制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强,2002年TC指数达到了0.88;食品及活动物曾是安徽省出口强项,但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TC指数由2001年的0.81下降为2005年的0.52。

非食用原料贸易竞争指数为负,为净进口产品

机械及运输设备竞争力较弱,大多数年份TC指数小于0,2005年有所上升,达到了0.17。

安徽省2001年~2005年安徽省主要出口产品贸易竞争力动态变化情况   2.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或地区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

比重越大,则该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国际竞争力越弱。

从1996年到2005年十年间,安徽省出口规模从175376万美元上升至519000美元,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除1998年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外,逐年递增,从1996年的0.33‰上升到2005的0.50‰。

这说明安徽省外贸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

在中部地区,安徽省外贸竞争力也居领先地位。

2001年至2005年,除2004年略低于山西和河南以外,均居六省之首。

但与其他外贸大省比,差距仍然较大。

2005年,广东省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0.027726,江苏省也达到了0.011833,而安徽省仅有0.000499。

3.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是用来评价出口商品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人们通常以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在80%左右,至1990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为41%,工业制成品出口超过了初级产品

此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持续上升,至2005年,已达到92%左右,工业制成品出口已成为商品出口的主导力量。

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的不断提升表明安徽出口商品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