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视察调研XX镇工作汇报】 中国XX人

xx镇位于xx县东南部,总土地面积237平方公里,全镇下辖20个行政村,163个群众小组,1.7万户,5.2万人。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我镇坚持城乡并重、整体联动、重点突破、全域推进,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推进精细化管理,全力创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现对全镇全域垃圾治理工作汇报入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解决“五个问题”,夯实治理基础。

全域垃圾专项治理具体行动中,我镇把垃圾清理、硬件配备、人员短缺、资金缺口、宣传缺位5个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解决垃圾“无处放”问题。根据全镇及各村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和配置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并充分发挥有效作用。投资1254万元在街道附近的马堡村建成库容50万立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39吨的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处,对街道及城郊村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填埋。其他19个村全部建立了垃圾集中填埋点,全镇163个群众小组设立了垃圾堆放点,在重点区域建立垃圾收集仓32个,配置垃圾箱(桶)81个、垃圾清运车41辆,对生活垃圾进行随时清运,坚决杜绝乱扔乱堆。二是解决垃圾“无人运”问题。大力倡导人人参与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动员享受低保、扶贫政策的群众义务打扫环境卫生。同时,镇上组建了30多人的环卫服务公司,专门负责街道垃圾清运。各村成立了垃圾收集队,负责全村垃圾收集清运。各自然村确定了保洁员,对各自区域的垃圾定时收集。三是解决运行“无保障”问题。通过资金整合、项目争取、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先后筹措治理经费30多万元,确保场地设备修建配置到位、垃圾车辆正常运行,环卫人员报酬按时足额发放。四是解决工作“无人管”问题。全镇上下形成长效监督机制,建立了“三级”督查制度,即:镇上成立由党员代表、人大代表、群团组织等人员参与的环境卫生督查协会,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督查;行政村设督查员,负责全村范围环境卫生督查;自然村设评比员,负责督查评比自然村垃圾清运及各农户卫生保洁情况。五是解决政策“无人闻”问题。通过召开群众会议、推送手机短信、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的重要意义及好做法、好典型、好成效,使“屯字是我家,整洁美丽靠大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落实“四个带头”,锤炼干部作风。

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专项治理行动的排头兵,以改善环境为理念,以增进群众幸福为宗旨,始终干在前、走在先,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一是带头革除陋习。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主流价值观,引领文明新风尚,从自我做起、从自家卫生清理做起,率先将自家庄前屋后清理整洁,将自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给群众做榜样,树标杆。二是带头清理整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中的先锋引领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机结合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党性锤炼日活动,广泛动员党员带头参与垃圾治理和日常环卫保洁,以党员带群众,由“被动式”参与向自觉行动转变。三是带头宣传引导。全面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全域垃圾专项治理“六进”活动,通过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组、进农户,带头宣讲政策、宣讲文明习惯,引导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的认识层次再提升。四是带头落实监管。以党小组为单位落实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的日常监管工作,每名党员将监管情况定期向党小组会议和党员大会汇报,推进治理行动有效落实。

(三)做好“三个结合”,巩固治理成效。

我镇把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作为全镇长远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就业扶贫相结合,确保治理有效果,效果长坚持。一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把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开路先锋”,通过全面整治“脏、乱、差”,加快建设“洁、齐、美”。针对影响环境面貌和文明形象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城镇街道“六乱”村组“十乱”顽疾,先后清理店外经营120多处,取缔长期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的“钉子户”12处,拆除乱搭乱建棚体42处,规范流动摊贩入市经营43户,发放整改通知书48份。清除农村粪堆2350处、垃圾堆3575处、柴草堆1800处,整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处。二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将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群众卫生行为,积极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着力改善镇容村貌。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将镇内旧庄老院、废弃企业、学校、村部等影响村容村貌的建设用地坚决拆除到位、复垦到位。同时,对庆镇二级公路、镇北公路、屯玉公路三条等级公路及村组主干道行道树进行整修、涂白,组织技术人员整修涂白49公里,村级自行整修68公里,在公路行道树间隙栽花、种草,切实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三是与就业扶贫相结合。将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融入就业扶贫政策之中,按照就业扶贫中关于在无法外出务工贫困户中设立公益性岗位的要求,我镇为贫困户设立乡村保洁绿化岗位25个,一方面为无法外出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为全域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人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通过前期集中整治,我镇全域垃圾专项治理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普遍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一是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各村虽然在宣传动员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全域垃圾治理工作的主力军大多是镇村干部、环卫保洁员,大部分群众全域垃圾治理参与度不够,全民重视,全民动员,全民支持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群众参与的氛围不浓,一定程度上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不强,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还有待改进,“污水垃圾乱泼乱倒、柴草粪土乱堆乱放”的现象比较严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塑料制品泛滥,白色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比例急剧增加,但塑料类垃圾不易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危害。三是群众生活习惯差,“三堆”问题突出。大部分群众生活习惯较差,只顾个人方便,乱倒乱丢垃圾,柴堆、草堆、粪堆等“三堆”问题现象突出。四是配套环卫设施建设滞后,垃圾收集处理困难重重。由于农村村民居住分散,部分村组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部分群众生活习惯较差,垃圾收集费时费力。五是经费保障不足,镇村治理费用缺口较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量大、面广,用于整治的资金量较大,全镇每月垃圾清运费及环卫保洁人员工资需6.8万元,面对镇村两级经费不足的现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几点意见和建议。

1、注重宣传发动,营造工作氛围。希望县上能通过电视台或镇原通等自媒体宣传全域垃圾工作。镇村要积极采取印发倡议书、制作宣传牌、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全域垃圾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全域垃圾治理中来。

2、逐步落实禁塑措施,减少白色污染。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让群众使用自备购物袋,加强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全面遏制“白色污染”。

3、加强“三堆”整治力度,建设美丽新村。号召群众重视路边环境卫生整治,变更传统观念,通过先进带动后进,宣传造势,树立起新风尚,解决“三堆”顽症。

4、注重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综合治理。加强配套资金和环保设施投入,确保户有垃圾桶、组有收集车、村有填埋点、镇有处理厂,有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推动建立长效保洁机制。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