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每月盘点] 村青年每月召开活动记录

1月优异策划      ☆《考研作弊调查》,央视《焦点访谈》,2011年1月17日   简介:在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央视的记者得到消息,有人声称可以帮助考生作弊,还能保证通过分数线。

这一消息是真是假?央视的记者以考生的身份进行了暗访调查

记者拨通广告上的电话与卖家联系上,并见面验看作弊工具,及考前调试、考试进行中的监听,对整个作弊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暗访跟踪,把作弊事实公之于众。

不止于提供事实,报道的最后还向多个部门提出了质问:这些试题是如何泄露出来的?答案是哪些人做的?这些作弊的工具又从何而来?考场内启动了屏蔽设备却为何阻挡不了作弊信息?考试前,几乎公开发布的各种作弊小广告,为什么没有人管?   点评:这一报道让人想到了前些年央视记者对南京冠生园月饼用陈馅的暗访调查,都堪称出色的暗访报道

这一报道社会反响大,采访扎实,有细节有证据,让人大呼过瘾。

当然,这一报道的成功得力于事前的周密策划,记者没有越界扮演警察的角色,他们只调查不抓人,只是提供事实,至于后事如何,就看有关部门的行动了,应该说这是一种职业意识的自觉,是媒体人走向成熟的表现。

备选策划:   ☆《别怕陌生人》,《中国新闻周刊》,1月13日      1月优异报道      ☆《兄弟――农民21生存现状系列调查》,《劳动报》,1月4日~14日   简介:这一组调查报道以6份特刊的形式连续刊发,分别,是《蜗居都市》、《梦想人生》、《打工岁月》、《新生一代》、《维权之路》、《社会关爱》,并配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系列评论”,整组报道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工在上海的工作、学习情况和思想、精神状态,既有对农民工收入情况、劳动强度、安全生产的报道,也关注他们的教育、居住状况等问题,容量大、角度多、层次深,堪称对农民工生存现状的一次全景式扫描。

点评:这组系列报道发出后,不仅在农民工中引发共鸣,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一些读者说:“你们说出了我们农民工心里想说的话”、“读了你们的报道,我对身边这些默默工作的农民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上海市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还专门就此组织了专题讨论。

当前的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一报道为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农民工问题、三农问题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加深社会各阶层间的了解与沟通,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备选报道:   ☆《高尔夫场围堵京城:越禁越多》/吕宗恕,《南方周末》,1月17日   ☆《购物卡贪腐链条:被用作洗钱工具》/张鹏,《北京晚报》,1月6日   ☆《一个村干部13年的乡村自治试验》/魏一平黄宇,《三联生活周刊》,1月17日   ☆《广东顺德大部制改革调查:全区局长减少大半》/钱吴平,《新京报》,1月17日   ☆《杭州售楼小姐被购七套房记者揭秘假房贷内幕》/金歆,《钱江晚报》,1月14日   ☆《家乐福隐蔽用工探秘:劳务派遣行走模糊地带》/兰方,《新世纪》,1月17日   ☆《问题猪肉窝点背后的暴利链:一天至少8000》/杨大正,《南方日报》,1月12日   ☆《扑朔迷离的“血铅迷局”――安徽怀宁高河镇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追踪》/熊润频朱青,新华社,1月7日   ☆《一场官司牵出交通保险几多奥秘》/白皓,《中国青年报》,1月11日   ☆《3万亿水利欠账何时得还?》/徐楠罗琼王桢楠,《南方周末》,1月20日      1月优异评论      ☆《房地产才是今日最大“啃老族”》/《华商报》社论,1月23日   简介:正在审议的《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增加了对“啃老”现象的规定,但将购房列在“啃老”范畴以外,这篇评论的作者认为,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几代房奴供房”现象,本质上就是子女们在“啃老”,如果往深处看是房产政策在“啃老”――居者没有其屋,是政府职能与责任的缺位,不能让老人用积蓄掩盖住房保障的不足与不合理。

点评:这篇评论将当前啃老的热门话题与房地产市场结合在一起,指出了江苏所谓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避重就轻,说实话,跟数十万上百万元的购房支持相比,其他的小打小闹式的啃老还真不可怕。

另外,作者指出了当前房地产政策的不足,事实上是房地产业在啃老,是用国人几代人的积蕾来满足房地产商的暴利欲望。

总起来看,本篇评论短小可读,标题引人有概括力。

备选评论:   ☆《警惕个人利益“野蛮生长”》/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1月13日   ☆《能600元租大宅,我也会转变观念》/普嘉,《中国青年报》,1月11日   ☆《逃费368万元,反衬流通成本高得离谱》/吴睿鸫,《新华每日电讯》,1月12日   ☆《“天价采购”,政府做憨大怪不得商家耍滑》/刘洪波,《齐鲁晚报》,1月12日   ☆《为警车开道不安的为何是香港委员》/刘克梅,《南方都市报》,1月17日   ☆《学生雪中迎宾体现了什么观念》/杨易,《光明日报》,1月10日   ☆《自招如何对城乡学生“一碗水端平”》/邓海,《大众日报》,1月14日   ☆《刑不上“买官人”?》/王琳,《东方早报》,1月19日   ☆《平顶山市没有人大机关吗》/鄢烈山,《南方都市报》,1月19日   ☆《监督司法公正岂能媒体在最前》/刘巽达,《光明日报》,1月24日      1月优异版面      ☆《贵州都市报》娱乐专题。

1月18日   点评:姜文不文、姜武不武:“子弹飞”票房超6亿,版式设计中让子弹从“6”字中飞出。

突出在岁末年初姜氏兄弟首次合作票房喜人,使春节前的报纸版面更加喜庆、富有创意。

备选版面:   ☆《潇湘晨报》2010文体成就榜,1月4日      1月热点网议      ☆河南368万天价过路费事件   简介:2010年10月17日,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指控时建锋:2008年5月4日至2009年1月1日,时建锋为牟取非法利益,非法购买伪造的证件并购买两副假军用车牌照,累计骗免通行费368万多元。

12月21日,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时建锋无期徒刑。

此案披露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年1月14日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点评:高速公路收费备受公众指责,此次天价过路费事件更是将高速公路收费问题推到了台前,众多媒体从多个角度刊发评论

这类极端事件具备成为网络热点的一切条件,其所引起的巨大轰动效应,很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制度层面的变革,从而把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拖到变革的快车道。

后续进展,值得关注。

备选网议:   ☆中国人民大学女生苏紫紫因做裸模迅速蹿红   ☆浙江工商局长舌战央视女主持被网友赞为最给力   ☆男子排队14小时没买到票,裸奔到站长室讨说法   ☆36岁女子考研忘带身份证,两次跪求进考场仍遭拒   ☆9.省略,并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推荐优秀新闻作品”。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