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走的,通常是上坡路

大学时,我进报社实习。

那个时候,最喜欢采访的是各路创业者。

我不好奇他们有多少财富、有多少挣钱之道,只是非常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熬过那段艰苦日子的。

毕业论文网   第一个接受我采访的,是我们学校对面一家计算机培训机构的创始人――李老师

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的他,敏锐地感觉到电脑发展的前景,便有了开办电脑学习班的念头,后来回到家乡创业。

那一年,他26岁。

起初,只是在家里?_设简单的电脑培训业务,靠着10多台电脑,辅导熟人介绍来的几个学生。

没多久,他就不满足了,开始寻找场地,筹备建立一个较大的培训中心

那段时间,是他最艰苦日子

首先是缺乏资金,由于是白手起家,没有殷实的家底,李老师果敢地选择贷款,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事情。

弄得不好,随时都有可能倾家荡产。

开始学员很少,他玩命地工作,忙起来连饭都没有时间吃,还常常熬夜备课到凌晨三四点钟。

由于异常焦虑,他开始失眠,整夜的睡不着觉。

很多次,他的家人看不下去,劝他放手。

只有他自己明白,一旦选择踏上这条路,便无路可退,或者说,是自己不允许有后退的念头。

如今,他的培训机构已经是全城规模最大的计算机培训中心

还有一个采访对象,是开汉堡店的小陈。

大学毕业后,家里给他安排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可观,清闲自在。

上了一个月班,不甘平淡的他开始捣鼓创业。

他考察过当地市场,觉得洋快餐在当地比较流行,但普遍消费较高。

于是,他决定自创一家洋快餐小店,做大众喜爱又都消费得起的食品。

揣着几千块钱,他只身跑去武汉学习制作汉堡的成套技术。

汉堡店开业了,由于自己的技术不过关,小陈做出来的汉堡口味不正宗,有时店里一连几天都没有顾客。

“从来没有觉得生活是这么的艰难,我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第二天会不会就饿死。

”那个时候,他过着每天为生计发愁的日子

靠着打不死的决心,不断钻研技术,慢慢积累起来客户,小陈的汉堡店终于开始盈利。

经过几年的经营,现在已经开到第五家分店。

越难走的,才是向上的。

而只有那些选择艰难爬坡的人,双手布满荆棘却仍旧咬牙往上爬的人,才可能站到高处,望到其他人望不到的风景。

这个世界很公平,没有事情是不劳而获的,没有谁可以一切御风而行。

(一叶知秋摘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