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加工贸易突破性发展的探索

[摘 要]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增长点。

近年来,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与沿海省份相比,发展较为缓慢。

本文从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态势分析,探析了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并对江西省加工贸易突破性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加工贸易;现状;产业转移突破性发展;对策   加工贸易是一国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

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专门化生产的日趋成熟,加工贸易发展空间空前广阔,充分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和技术含量获取加工货物的更高附加价值成为了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拓展对外贸易发展民族经济的一条捷径。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以优惠的保税政策吸引外资在沿海经济特区开展“三来一补”等加工贸易活动,从此,我国加工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

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激增到2006年的8319亿美元,增长了333倍;同期,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提高到48.6%。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增长点,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虽然加工贸易起步较晚,但省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裕的劳动力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在江西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内各项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江西加工贸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当前产业西移、万商西进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抓住江西省作为中部省份的地理优势,勇于承接西移的东部加工工业,突破性发展江西加工贸易,并藉此扩大江西省的对外贸易,带动江西省经济快速增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近年来,江西省加工贸易取得的成就。

江西省加工贸易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三来一补”的简单加工业务为主。

近年来,在“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定位指导下,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较快,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99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3.72亿美元(见表1);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也从2000年的74家增加到2006年的196家;纺织品、服装、钢材、稀土金属及化合物、农产品等成为了江西省的主要加工出口商品。

(二)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江西省加工贸易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见表2)。

2006年是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最好的一个年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3.72亿美元,但这仅相当于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0.4%,江苏省的0.8%,山东省的3.2%。

同时,从表2也看出,广东、江苏两省的加工贸易均占本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而江西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本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的贡献率仅为22.2%,江西省加工贸易尚未成为本省的优势领域。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江西省加工贸易仍未见有突破性发展,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江西省加工贸易加工商品简单、加工层次较低、加工链条短。

以2006年为例,江西省加工贸易项下大类出口商品仅14种,主要是纺织品、服装、打火机、鞋类、智能卡等商品,加工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上,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

2.江西省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极少。

2006年,江西省进出口实绩的经营企业为1089家,开展加工贸易并有实绩的企业为196家,仅占18%。

而广东省2006年实施了海关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就达1833家,这些联网企业进出口总额已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8%。

3.江西省加工贸易尚未产生规模效应。

到目前为止,江西省内尚未形成系统的加工产业链。

全省的加工贸易还处于星星之火状态,各个加工企业各自经营,互不关联,严重影响了加工贸易规模的扩大和整体效益的推进。

二、冲破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瓶颈需抓住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      由于江西省底子薄、基础差、技术相对落后等原因,仅凭本省自身的力量,省内加工贸易一时难有较大的突破,但如果江西省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有利形势,并在与东部产业对接中突显本省的优势,加工贸易必将有突破性发展

(一)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是产业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动态变化过程。

随着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不断推进,跨国运输、通讯等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