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并发面神经麻痹1例

【关键词】 川崎病;面神经麻痹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6天于2007年8月9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6 ℃,P 144次/min,R 38次/min,神志清,躯干可见红色斑疹,双足底皮肤稍硬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结膜充血明显,唇红皲裂,咽红(+),扁桃体不大,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杂音,腹平软,肝肋下1 cm,质软,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6×109/L,RBC 4.16×1012/L,Hb 100 g/L,PLT 393×109/L,L 0.39,N 0.47。CRP 37 mg/L,ESR 41 mm/1 h,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均无异常,心脏超声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川崎病,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2 g/kg,分2天)及阿司匹林治疗,入院第3天患儿体温正常,结膜充血消失,唇红皲裂好转。第4天起PLT逐渐增高,加用潘生丁治疗。第6天唇红皲裂消失,双足肢端可见脱屑。入院第7天,患儿出现口角向左侧歪斜,右鼻唇沟变浅,右眼睑闭合障碍,考虑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加予强的松、Vit B12及局部理疗、针灸等治疗。住院第5天阿司匹林开始减量,患儿于2007年8月27日出院出院时仍有口角歪斜,右鼻唇沟变浅,右眼睑闭合障碍,但已有所好转。出院后继续在门诊进行理疗,针灸等治疗。出院后1个月,口角歪斜,右鼻唇沟变浅,右眼睑闭合障碍等症状消失,6个月内2次复查心脏超声均未见异常

2 讨论。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过去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该病在1967年由日本医生川崎富做首次报道,以亚裔儿童更多见,日本、美国、加拿大、我国北京、上海及台湾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1]。该病的关键问题是它属一种血管炎综合征,免疫系统的高度活化和免疫损伤性血管炎川崎病的显著特征,T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应答以及细胞因子的级联放大效应是川崎血管炎性损伤的基础。川崎病容易并发多种疾病,但以心脏冠状动脉炎症及损害最常见,而并发面神经麻痹非常罕见。面神经麻痹多见于严重患者,常为外周性麻痹,可能是由于血管炎性反应波及面神经,或邻近部位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形成。动脉扩张等一过性压迫面神经所致,恢复期由于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肢体瘫痪,则容易遗留后遗症,较为少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川崎病专题讨论会纪要.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26.

5 次访问